来源:发布者:时间:2024-01-16
□科原通
在冬天,每当下完雪,家人朋友们就会互相提醒多加衣服防寒,因为化雪的时候会格外冷。那么,“下雪不冷化雪冷”是真的吗?
所谓“下雪不冷”,就要追溯到雪的形成了。雪是水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雪从云端飘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寒冷的水分子要形成冰结晶,且依附在灰尘或花粉等凝结核上,当云中的温度过低,小水滴结成冰晶,落到地面仍然是雪花时,就是下雪了。
在冬季,降雪的形成条件又有哪些呢?首先大气中需含有较冷的冰晶核;第二就是充分的水汽;第三是0℃(冰点)以下。下雪前或下雪时,一般冷空气带着湿气,当水汽变成雪花时也会释放出一定的热量,因而温度下降并不多,这就使得下雪前或下雪时并不是很冷。
而“化雪冷”又是为什么呢?化雪时往往是晴好天气的时候,低空受冷气压控制,气温则开始下降。因而虽然阳光明媚,但气温仍然处于“冰点”;同时积雪融化本身也会吸收周围环境大量热量。
此外,化雪时会导致空气湿度上升,因而降低了衣服保暖效果,人自然就感觉更冷了。再和晴朗的天气对比,冷的感觉就更加突出,因此,积雪融化时,反而比下雪时更冷。
雨雪天气过程有利有弊,冬季的降雪对农业来说一般是有利的,“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降雪利于越冬作物生长,冻死害虫,并可降燥除霾。但是,较深的积雪会对农业设施、大棚、危房等造成威胁。(《科普时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