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为92岁老战士敞开生命通道

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完成一例ERCP取石术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4-01-12

2023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2023年11月,一位92岁的志愿军老战士,因胆总管结石而住进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成立医护专家小组,经过两个小时手术和半个多月的术后护理,老人取石成功,康复出院。面对记者的采访,老人托子女表示:“多亏了市中心医院的‘神医’,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2023年11月30日,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紧急收治了一位来自稷山县的高龄患者。家属告诉医生,老人半个月前突然出现腹胀、腹痛现象,进食后还会恶心、呕吐。经过当地一家医院的治疗,老人病情不见好转,生命体征持续恶化。经过仔细检查与综合分析,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卫星确诊老人为胆总管结石。

人们平常所说的“胆结石”,是指胆囊、胆总管、肝脏等部位发生了结石。根据发生结石的部位,胆石症可分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或者上述多部位同时并发胆石等类型。胆总管结石会阻塞胆总管,使肝脏分泌的胆汁无法正常排出,导致明显的黄疸,诱发胆管炎,胰腺炎,出现腹痛、发热、寒战等症状,若就诊不及时,其死亡率甚至有可能达到25%。

在询问病史时,医生们偶然发现,这位老人姓梁,是位革命老英雄!

老人的家属告诉记者,老人1945年在西安参军,随部队进军大西北,参加了在青海、宁夏、甘肃等地的战斗,战争中腿部受伤并立功。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老人跟随部队入朝,后参与西藏和平解放。1970年,老爷子回到家乡稷山工作。

老人在惊涛骇浪中向死而生,如今却要遭受病魔的困扰。

“为每一位患者尽心尽力,是我们不变的追求。得知老人的这一身份后,我们心中有了别样的情感。”卫星说,“老人的经历让我们肃然起敬。面对这位从硝烟战火中走出来的英雄,我们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帮他从病痛中走出来!”

经评估,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取石是对老人病情治疗的最佳手术方案。但此时,医护人员陷入了两难:老人已是92岁高龄,本身又有高血压、肺气肿、肾囊肿等基础疾病,手术风险很大。作为运城开展ERCP手术最早、手术数量过千的医生,卫星有着丰富的手术经验,但为这样一位老人进行手术,无疑对他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关键时刻,老人的乐观和豁达给了医护信心。“住院时,我父亲经常跟我们说,他是从战场上走出来的,对生死之事看得很开。他让我们转告医生,我们家属能做的就是信任,相信医院一定会尽最大努力救治。”老人女儿告诉记者。

“并肩作战”、携手前行。面对这样一种“双向奔赴”,医护人员的使命感更加强大。

在消化内科主任仝高成的指挥下,秦丽静、王燕两名医生完善了术前准备,请相关科室会诊,共同将老人的各方面指标纠正到最佳状态。

2023年12月4日,在麻醉科的配合下,消化内科的卫星、王龙为老人进行了ERCP取石手术。

经十二指肠主乳头插管成功后,医生在内径约1.5厘米胆总管内,发现了一颗1.2厘米×1.8厘米的结石。术中采取柱状气囊扩张术,用碎石网篮套住结石进行碎石后取出,最后反复清理胆道,直至没有任何结石残留。整个手术持续时长约两个小时。

术后,经过半个多月的精心护理,老人很快康复,顺利出院。

老人的家属告诉记者,3年前,老人就因为胆结石接受过卫星的治疗。“当时,我父亲就一直夸赞卫大夫的医技高。这次,他直夸市中心医院是个好医院,消化内科医生是‘神医’,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记者 王耀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