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3-12-26
□记者 赵茜 王露
电磁炉、电饭锅、电暖气等电器具替代了传统的燃气灶和燃煤取暖设施;电动喷药机、电动割草机等电动农机具取代了燃油农机;给电动车辆充电的“光储直柔”双向充电桩,闲置时还可以接入“直流微网”充放电,成为调剂电力供应的“能量池”……这些都是“中国零碳村镇示范村”芮城县陌南镇庄上村新能源转型的实际应用。
庄上村是全球环境基金、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零碳村镇项目”中首批以新能源追梦“零碳”的项目村,通过发展“光储直柔”技术,加快农村全面电气化的进程,为实现“碳中和”作贡献。
这个被称为“光储直柔”的发电系统,点亮了村民的新生活,也赋予“零碳村”以能源转型为主的乡村振兴新内涵。
做饭取暖告别碳——“阳光”生活
走进庄上村,村民屋顶上铺设的蓝色光伏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这些光伏板就是“光储直柔”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张宏泽介绍石墨烯清洁取暖装置
“分布式光伏板、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组成了‘光储直柔’直流配电系统。从这里发出的直流电可供应家里的直流电电器使用。”山西国臣光储直柔庄上村项目部负责人张宏泽介绍,目前,该村有71户使用了“光储直柔”直流电。在他们的屋顶,光伏板摄取太阳光芒,源源不断地提供电能,保证生产生活所需。
张保民是庄上村首批27户“能源革命先行户”之一,经营着一家小商店。“我家是村里最早安装光伏发电系统的用户,也最早享受到光伏发电的红利。”他介绍了自己家用上“光储直柔”发电系统的种种好处:“家里的电灯、电视、空调、电磁炉、电饭锅等基本生活电器,商店的冰箱等都用的是光伏板产生的电能。尤其是厨房,以前做饭都是烧柴、烧炭,用的是土灶,烟熏火燎的;现在用光伏发电,经济、安全、卫生,也不会产生污染。”
当天,室外温度已是零下,而村民张平定家里的室温都达到了25摄氏度左右。张平定是村里用电量较多的村民之一,儿子张青了解了“光储直柔”后,果断申请加入第二批能源转型,铺设光伏板。“老人冬天怕冷,煤改电时装配了石墨烯取暖器,每片500瓦,用电量大,一开启,电费就噌噌往上蹿,以前宁可冻着也舍不得用。去年‘国臣’免费安装了光伏板和直流电插座后,用石墨烯取暖器取暖就免费了,冬天屋里暖暖和和,生活成本也降低了不少。”张青说。
劳动工具告别油——“无烟”生产
除了生活达到了零碳水平,庄上村的村民在农业生产上也奔向零碳时代,村民的很多农机都换成了电力驱动。
“现在用电便宜又方便,所以我们就把以前的燃油农机淘汰了,换成了充直流电的。你看我家就换了电动三轮车、电动割草机、充电式农用剪等,用这些电动机器干活可比传统机器舒服多了,又干净又方便,更重要的是节省成本。以前用柴油三轮车,开起来冒烟呛人还烧油费钱;现在用电动三轮车,开起来轻省,充电成本还低,好用又划算。”村民张保民说。
在村口的光伏车棚,记者看到,有村民正在给自家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车充电。
充满电的电动车辆可作为移动式储能设备,给家庭供电。
据了解,光伏车棚是充分利用庄上村的荒地建设而成。车棚总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配置了3台电动车辆“光储直柔”双向充电桩,全年可发电11万余度。
何为“光储直柔”双向充电桩?张宏泽介绍,该充电桩一方面可以满足电动车辆的充电需求;另一方面,如果家里安装了“光储直柔”发电系统,当光照不充足时,充满电的电动车辆可作为移动式储能设备进行放电,给家庭供电。
“总而言之,光伏车棚的建设,旨在最大限度利用新能源,避免浪费,同时提高光伏发电的供电可靠性。”张宏泽说。
文旅业态正可期——“零碳”潜力
“光储直柔”为庄上村提供了新能源,极大地方便了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昔日的秸秆焚烧、散煤扬尘、烟囱排放等已成为历史,零碳发展的庄上村正成为黄河岸边一张新名片。
屋顶披上蓝“盔甲”(资料图)
前不久,庄上村“光储直柔”新型配电系统从全球2000余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能源转型变革者”奖项,成为全球28个入选项目之一,同时也是中国5个入选项目之一。
在国家“双碳”计划的目标中,农村实现零碳建设,不仅仅是守住一方净土,还是国家未来发展布局的重中之重,推动零碳乡村建设实质上也是发掘农村新功能,为乡村经济建设开辟新的赛道,助力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作为黄河北岸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村落,庄上村至今还保留着古槐树、古庙宇、古窑洞、古代书院等。张宏泽介绍,去年,山西国臣公司与芮城县乡两级政府充分挖掘当地资源,把村里的荒坡荒地改造成光伏廊道;把20余孔废弃窑洞及4座地坑院修葺一新,打造成光伏庭院。庄上村作为“零碳文旅景区”,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体验。
如今的庄上村,新能源应用为传统农业加持了科技力量,推动了当地农业发展;屋顶光伏板盘活了闲置资产,实现了可持续的能源供应,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新修葺的光伏长廊、光伏窑洞投入使用后,也将给村民带来新的经济收入。“零碳村”从原本的以传统农业为主,到目前“接二连三”产业转型的变化,助力村民增收致富,致力于实现环境宜居、生态休闲、产业兴旺的高质量融合发展现代美丽乡村,为实现绿色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在自己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美好生活。
记者 张国平 摄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