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秸秆“营养餐” 助农“香饽饽”

——新绛县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有效途径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3-12-12

卫世新 杨建义

“经过存贮发酵的玉米秸秆,羊可喜欢吃了。”12月8日,新绛县大个子养殖合作社理事长杨新彦用铁锹将发酵的玉米秸秆倒入喂料槽,一只只羊伸长脖子吃得津津有味。

杨新彦的农场种了600亩玉米,还托管了700亩,并从附近10多个村收购秸秆,“今年我存贮秸秆2000吨,3000只羊的越冬饲料基本有了保障。”他指着今年新建的两座大型秸秆存贮池说,“烧秸秆污染环境,随意堆放又容易腐烂变质。现在我们对秸秆进行收购、存贮、发酵,不仅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还有了更实惠的羊饲料。”

今年以来,新绛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想办法、找出路,建立完善“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的秸秆回收工作机制,以饲料化为主攻方向,通过收储离田、存贮发酵等有效措施,让秸秆变成了助农增收的“香饽饽”。

三泉镇南熟汾村村民斗军民的养殖场存栏肉牛300头,每年可消耗秸秆2000吨以上。

“为了给牛找饲料,我们直接到田间地头去收秸秆,然后自己加工,按适当的比例再配精料。”斗军民一边介绍,一边操作机器用秸秆制作饲料。

斗军民的养殖场在新绛县农业农村部门的支持下,建设了大型秸秆贮存池,购置了抓草机、打包机等秸秆收储设备。“每年出栏肉牛400头,秸秆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他说。

在利好政策支持下,不仅养殖户收秸秆,农机手也兼职做起了收售秸秆的生意。三泉镇平原村村民卫俊武经营着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有9台茎穗兼收的联合收割机。今年秋收时,他和农机手们开着收割机驶过田野,玉米颗粒归仓,玉米秸秆则被切割粉碎,收进机器尾部的容器里,随后运往养殖场和收储运站点。没了东一堆西一堆散落的秸秆,田野显得干干净净。

“供不应求啊!”卫俊武至今说起来还有些兴奋,从地里收运秸秆每吨成本大约70元,卖给养殖场每吨140元,打成捆的每吨甚至能卖到260元。今年他收售秸秆1.35万吨,利润超过100万元。

新绛县牛存栏2.2万头、羊存栏8万只,年可消耗秸秆5万吨。秸秆饲料化,使过去占据田间地头的“垃圾”,如今成了牲畜的“营养餐”。

新绛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资金780万元,培育了13家秸秆收储运主体,67万亩粮食产生的25万吨秸秆,如今利用量已达到约20万吨。“下一步,要示范带动更多群众多渠道、多元化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使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95%。”该负责人说。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