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3-12-11
俯瞰,以舜帝街、学苑路为轴,一片生机勃勃的高品质新区赫然入目。
近观,塔吊林立、机械轰鸣、人流涌动,“3.0版运城”雏形正现。
这里,就是以“一极四区”(即城市经济增长极、“六新”发展试验区、都市魅力体验区、公园城市样板区、宜居生活示范区)为定位的黄河金三角(运城)创新生态集聚区(以下简称集聚区)。
拔节生长、日新月异,让这片寄予了时代厚望的区域时刻闪耀着创新发展的脉动。
为什么发展集聚区?怎样发展?未来如何?近日,记者满怀向往和期待,走进这片建设热土。
条山街西延线
科学的布局——
一路向北,城市向上
2021年3月16日,黄河金三角(运城)创新生态集聚区科创城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以此为标志,黄河金三角(运城)创新生态集聚区正式迈入实质性建设新阶段,集聚区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时间往前,2020年,市委、市政府以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强建优晋南市域中心城市为牵引,在中心城市布局实施了“创新生态集聚组团和老城品质提升组团、城西均衡发展组团、空港产业融合组团、北部城乡融合组团、城南文化保育组团”的“1+5”组团发展格局。
黄河金三角(运城)创新生态集聚区作为六大组团的核心,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以“城市经济增长极、‘六新’发展先行区、都市魅力体验区、公园城市样板区、宜居生活示范区”为定位,致力打造“3.0版运城”,进一步推动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
如今,将近3年过去了。站在新起点,将集聚区置于全市发展大局中思考和审视,方能充分认识其特殊的使命任务。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心城区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差的问题日益显现,已不适应招商引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成为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向更高水平发展的“瓶颈”。《运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了“一核统领、两轴带动、城湖相映、组团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核统领”即发挥盐临夏区域中心区位优势,释放机场、高铁区域交通枢纽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创新生态集聚区,集聚创新服务功能,打造城市经济增长极。另外,中心城区要以老城区为基点,实施“中优、北进、东拓、西合、南联”的空间发展策略。
种种政策加持之下,位于我市中心城区、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盐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区交界的集聚区,成为当之无愧的战略要地、发展洼地。
立长远,谋当下。有了大展拳脚谋发展的广阔空间,运城的城市格局也有了更多想象力。
俯瞰科创城全貌
奋进的新区——
以“新”聚人,宜居宜业
10月下旬,记者来到正在建设中的运城市实验外国语学校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加紧作业,现场一片忙碌景象。
运城市实验外国语学校位于盐湖区舜帝街以南,大禹街以北,中银北路以东,晋宝路以西。项目总占地面积约83506㎡,小学为6轨制36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1620人。初中为10轨制30个班,可容纳学生1500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市最大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我们正在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力争明年6月份建成使用。”项目负责人说。
2023年是集聚区的项目建设攻坚年。“按照计划,今年要完成投资50亿元,开工项目30个,实现‘资本运作全面定型、道路基础全面建成、城中村改造全面启动、产业招引全面提速’四大突破。”集聚区办公室主任侯伟强说。
居家伴碧水,举目望青山。
晴好的天气,市民张奕山喜欢从家门口的安邑湖沿官道河顺流北上,来到官道河生态修复与整治工程樊村水库段(以下简称樊村水库段)。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老运城人,她亲眼见证了“一路向北”的崭新变化。
占地2000余亩的樊村水库段位于集聚区黄金位置。以涑水桥为界,分为桥北和桥南两部分,桥北是运城职业技术大学和大禹学校的东侧水域,桥南是黄金水岸西侧水域。
“2020年,儿子结婚的时候一直拿不定主意在哪里买房。后来,就是了解到市区北部的广阔潜力,才安家这里的。”跟着儿子一起,张奕山也从城南的老房子搬到了新小区,“你看,这里上学方便,商场(吾悦广场)、医院(山西盈康一生总医院)都是新近建成的。出门旅游,去高铁站和机场都是一路直达。”
樊村水库段相关负责人在一旁告诉记者,整个修复工程兼顾岸线整治、植被绿化,还保障了防洪、灌溉及湖水生态、公园休闲等功能的修复,除了带来宜居的生态环境之外,政府还将依托它配建商旅服务区和文化体验区,以此来联动老城、激活新城,带动区域形成高品质的政务、旅游、商务、休闲的城市核心区,提升该区域的城市综合价值。
根据规划,今后,这里还将建设运动场地、童趣乐园、生态湿地、游船码头等,为周边居民打造水清景美、城水相融的生态画卷。
数据显示,3年来,集聚区共启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2个,总投资高达120亿元。其中,道路设施项目19个,总投资33亿元;公共服务配套项目9个,总投资约47亿元;城中村改造安置区项目4个,总投资约41亿元,有力推动了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
如今,放眼集聚区,一条条畅通的道路,搭起了一座城的框架;一个个绿意盎然的公园,唤起了一座城的生机;一个个高品质的图书馆、酒店、大剧院,润泽了一座城的幸福底色。
一年来,集聚区加速“品质集聚”建设,从“面子”到 “里子”,打通区域品质提升的脉络,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典范、新窗口正在加速形成。
11月3日,黄河金三角(运城)创新生态集聚区科创城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开展。
未来的模样——
产城融合,“新质”发展
产城融合互动,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集聚区立足产城融合的片区开发,致力于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努力形成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相得益彰的产城一体化新格局。
外观似鸟巢、呈月牙式排列的建筑群,宝石蓝的外墙装饰一派国际范。这是投资近17亿元的科创城项目,是集聚区科创研发中心的标志,也是承载科创高地的核心项目。
它以“立标营新城,创新赢未来”为目标,以“融合、开放、生态、科技”为理念,聚集国内一流的企业总部、科研院所、高端人才,打造运城的“智创未来基地”,是集聚区名副其实的科创高地和创新生态平台,努力做到让各方来客一到运城,就能感受到集聚区扑面而来的现代化新气象。
“虽然还在建设阶段,但我们精心谋划、积极对接,已成功引进智创城、智谷、智创中国、长荣农科、中国铁塔、晋南园区等一批科研院所、重大技术和标志性项目,特别是有望促成某大型科技型跨国公司入驻。”项目负责人华超介绍说,“届时,这里将成为黄河金三角区域名副其实的科创高地和创新生态平台。”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集聚区的产业创新发展,高站位确立现代服务业、未来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为集聚区的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其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助推城市经济的腾飞。在建设发达的交通路网、一流的公共配套、亮点纷呈的生态体系的基础上,高标准创建了科创研发中心、门户文化中心、商业服务中心“三大中心”(科创研发中心、门户文化中心、商业服务中心)的现代产业格局。
“三大中心”互为支撑、自成体系,呈犄角之势,构筑起创新生态集聚区现代产业体系新高地。
已见繁华正生辉,更立新志谱新篇。
围绕“三大中心”,集聚区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总部经济、科研院所、特色品质商业、文旅商综合体等,打造具有都市魅力的生产、生活服务中心,先后招引红星美凯龙爱琴海购物公园项目入驻商业服务中心,苏宁集团苏悦奥莱小镇项目入驻门户文化中心,普乐方集团文旅商项目(方特式主题乐园)也签约入驻……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