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12-09
王会亮
女儿8岁那年,我给她报了少儿舞蹈培训班,每周六和周日的上午是她学习舞蹈的时段。
一个周六的早上,她说手有点疼。我拉起女儿的手仔细一看,还是前几天被铅笔戳的伤,其实,细小的伤口已基本痊愈。但妻子心疼女儿,说:“手疼影响跳舞,今天的舞蹈课不用去了。”女儿点点头,立刻就玩起了手机游戏,和几个小伙伴玩得很疯,我问她:“手还疼吗?”她摇头说:“不疼了。”次日一大早,我要送她去舞蹈班,她却说:“爸爸,我手疼!”
我的儿子正读幼儿园。一天早上送他上学有点晚,幼儿园的大门从里面锁住了。我喊了几声,未果,只好带他返回家。那天下午,儿子就有了磨磨蹭蹭不想去幼儿园的倾向。后来,经过我和妻子的轮番“哄骗”,他很不情愿地随我们一起走出家门。快到幼儿园的时候,一路沉默无语的儿子突然开口了:“爸爸,要是大门锁住了,咱们就回家吧!”
再说一件事。一天,我在县城公园转悠。在我的前面有一对悠闲的夫妻在散步,旁边穿着旱冰鞋的男孩看样子有六七岁,好像是他们的儿子。男孩的前面,有一块已经发黑、即将腐臭的香蕉皮。男孩子悠悠地滑过去,停住了,把香蕉皮捡了起来。“你干什么呢?”年轻的父亲疑惑地问儿子。“我把它扔进垃圾桶里。”儿子爽快地说道。“放下!那么脏,别多管闲事!”一旁的母亲也厉声呵斥道。小男孩原地扔下香蕉皮,又向前滑去。再往前走,又遇见一个废弃的奶盒,但这次小男孩却熟视无睹,径直从奶盒旁边走了过去……
几件事情不尽相同,但说明了同一个道理:孩子是很容易被小事情惯坏的。然而,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常常忽略了一些小事情的影响,殊不知,这些小事情却在无形中改变着孩子的生活态度。因为孩子的年龄小,可塑性强,不仅容易接受正面的教育,对负面的东西也同样乐于接纳。一句粗话、一句良言、一个随地吐痰的陋习、一个助人为乐的善举及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等行为,都将影响着孩子的思想。(《现代家庭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