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运城时空>

抢抓机遇做强做优数字经济

——关于我市数字赋能加速推进行动的调研与思考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3-12-06

市委党校第15期青干班第二调研组

根据学习安排,10月30日至11月3日,市委党校第15期青干班第二调研组深入市大数据中心和河津市、新绛县相关单位和企业学习、调研。通过实地考察、交流座谈、查阅资料,我们深切感受到市委、市政府深入推动产业转型、实施数字赋能加速推进行动的决心,看到了我市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经验、做法,对我们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拓宽发展视野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从调研情况看,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数字赋能加速推进行动的实施,认真落实市委相关决策部署,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核心产业,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智慧城市、乡村e镇,发展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运城市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已全面实现提速升级,进一步提升了政务、企业、公共服务等领域信息化能力和水平,使经济社会运行更加高效便捷,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数字赋能发展逐步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转型升级的主动能和创业创新的主阵地。

数字赋能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注重顶层设计,制订出台了《运城市数字政府建设规划(2021—2023年)》《运城市数字赋能提升行动方案》,提出全市数字经济转型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政府牵头跨部门、跨领域收集汇总数字赋能重点应用项目,及时跟踪建设进度,开展问题协调督办,整合优化一系列培育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全市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数字产业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围绕“盐临夏”一体化核心区和周边县(市)特色区“1+N”的数字经济产业布局,临猗智能终端电子信息产业园、夏县电子科技双创基地、永济市光电产业园区项目建设不断推进。运城云时代、寰烁科技等一批在区域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软件信息服务企业,围绕专业领域深耕,企业规模不断提升。河津市作为全省首批省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市(县),以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建设为牵引,建设智慧城市数字化平台,将城市服务与智能化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资源等信息的数字化、集成和共享,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

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快。市委、市政府把数据驱动、智能融合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运城场景之一,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全面深度融合发展。目前,我市数字赋能势头良好,拥有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5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27家、试点企业7家,省级智能制造标杆项目8个。积极抢抓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这一重大机遇,着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核心产业,支持电子商务、网络货运、生活服务等平台建设,创建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启动“灯塔工厂”创建行动,加快建设5G网络、千兆光纤网络、数据中心、移动物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制造业、能源、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改造,建设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治理数字化得到不断推进。全市已初步构建集约高效、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数字政府应用成效基本显现,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互联网+协同办公”等工作不断推进,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市人社局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人社自助服务一体机,为企业和群众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服务。当前,我市市内社保卡用户可在线下通过社保卡服务窗口、发卡银行网点办理换卡,进行交通账户充值业务;在线上可通过“民生山西”App换领加载“交通一卡通”功能的第三代社保卡。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将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市管理局等22家单位的308条数据指标,应用到智慧城市大数据指挥中心16个主题场景中,涵盖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提升。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数字化系统亟待整合。全市建设了智慧城市的大平台,但各相关部门数字化建设较分散,缺乏统筹和顶层设计。数据要素开发开放、共享共用程度还不高,数据鸿沟、信息孤岛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一些垂直业务系统还不能互联互通,巨量数据资源的价值未能充分挖掘,大数据开发利用仍处在起步阶段。

数字创新能力亟待加强。数字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多层次、高技能、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来支撑。当前我市数字经济的科技创新投入总体不足,产学研结合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缺少有影响力、带动力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绝大部分企业存在路径跟随、标杆技术较少、品牌价值较低等问题。数字经济人才制约问题较为突出,目前既懂工业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引入困难,能同时提供产业应用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团队非常稀缺。各地间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育才招才引才留才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

数字化产业亟待提升。目前,许多企业虽然认识到数字化对降本增效、提升管理水平的作用,但在数字化建设上普遍存在投不起、不敢投、不愿投的现象。一是数字技术改造投入大,转换成本高,认为数字化投入效果不可预知,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因此对数字转型发展存在一定顾虑,内生动力不足。二是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当前能够紧扣制造业流程开发应用、深耕于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满足企业一体化升级、个性化改造的服务平台和服务商还偏少,支撑能力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强化营造良好氛围。加强顶层设计,以市委深入实施五大行动为契机,认真分析研究我市数字经济产业的优势和短板,从战略布局、政策制定、招商引资、设施建设等方面综合考虑并完善发展规划。抓紧制定出台新一轮扶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产业平台、项目和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注重发挥龙头骨干企业、行业领军企业作用的同时,高度重视和支持有技术优势、成长空间、发展潜力的新生中小微企业发展。制订数字经济宣传方案,广泛开展宣传报道,提高全民的数字素养。把发展数字经济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的重要要求,同时注重提升企业家数字素养,增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

推动深度融合发展,提升数字产业能级。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兴起和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机遇期,加快打造和培育数字产业标杆企业。积极招引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的新型通讯、传感器等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大力推动企业“上云”向“用云”转变。实施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行动,加快现有小微企业园技术改造和提升,围绕我市钢铁、化工、汽车、纺织、建材等特色优势产业,支持和引导“链主”企业以提高装备智能化水平和优化工艺流程为重点,加强科技攻关,推动数字化集成应用创新。鼓励具有数字化转型经验的大企业建立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从而带动下游中小企业协同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信息工程服务、工业设计等基础产业,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持。

坚持创新引领作用,提升数字核心竞争力。加大“软投入”力度,全力支持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更多的创新主体和创新项目集聚。更加注重发挥优势企业和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提升数字产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数字生活服务,推进网上超市、网上餐厅等数字商贸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鼓励智能营销新业态。大力开发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平台,聚焦群众挂号、诊疗、检查、查询等就医结算高频应用场景,拓展社保卡在民生领域的应用功能。实施更有力有效的人才政策,及时解决各层面育才招才引才留才方面碰到的具体问题,尤其要注重培养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本土人才,为数字产业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聚力推进数字赋能,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大力打造数字政府,进一步破解消除数字鸿沟、信息孤岛,有效激活各类数据资源,持续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和创新应用。继续推进“一件事”“一网通办”,打造“掌上办”“网上办”深度融合的政务服务平台。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5G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行业发展,让大数据发展红利惠及更多企业、民众。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打通各部门、各系统间信息壁垒,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实现政务服务平台集约化建设和互联互通、互信互认,推动利企便民“一网通办”。

通过此次学习调研,全市大力推动数字赋能全方位发展的成果令我们耳目一新,深切感受到数字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要乘势而上、抢抓机遇,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加快建设网络强市、数字运城,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执笔:贾永霞 古国栋 蔡玮娟)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