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马拉松,畅跑起来!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3-11-03

记者 魏 濛

11月5日,令人期待的2023运城盐湖马拉松将燃情开跑。来自全国各地的跑者将齐聚运城,在这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市完成一场自我挑战。

跑步,可以促进体格健壮、全面发展体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使人精力充沛、增进心理健康;跑步,是融入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清晨或傍晚的街头,都可以看到许多人用脚步丈量着这个城市,他们或是舒缓压力,或是锻炼身体。有人将跑步作为一种爱好,有人则追求进阶版的跑步——马拉松。

马拉松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运动,它需要跑者在长时间内保持高强度的运动状态,不仅需要身体的耐力和力量,还需要心理上的坚韧和毅力。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加马拉松比赛,这种运动方式也成了一种时尚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跑出健康跑出精彩

近几年,在我市跑马拉松的人群越来越庞大,而马拉松也让跑步这项运动真正变成了一项群众喜爱的运动,即便平常迈不开腿的人,也希望能有机会体会一下马拉松带来的乐趣,体会一下赛道上激情澎湃的感觉。

“每一次奔跑,都像打开了一本本城市画册,那些生动的建筑,那些陪伴在身边的人,都是永远值得铭记的画面!”40多岁的张瑞玲在政府部门上班,2020年4月开始跑马拉松,先后参加2次杨凌马拉松、2次西安马拉松。今年看到2023运城盐湖马拉松举办的消息,她第一时间就报了名,收到参赛的消息后十分高兴。“我开始接触长跑,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随着跑量的增加和配速的增长,逐渐有了更高的目标,这也使我有了参加马拉松赛的想法。跑步让我学会了与内心对话,让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生活会继续,跑步也会继续。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这个手机不离手的时代,能够有一项如此健康、自己又喜欢的运动,感觉挺好。”满满精气神的张瑞玲说道。

2013年开始跑马拉松的陈栋,是一名体育老师,一直参跑的都是全程马拉松。他说:“马拉松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积极的态度。无论你是新手还是老手,它都为你提供了无尽的机会,改善身体和精神状态。”除了亲身参与赛事,陈栋还积极通过校园体育等方式传递马拉松的精神。在谈到参加马拉松运动的收获时,陈栋表示,参加马拉松运动让他更加重视身体健康。通过积极锻炼,他拥有了更加充沛的体能。同时,马拉松运动还塑造了他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吃苦耐劳、坚持到底的毅力和爱心善良乐观的性格。所有的收获都汇聚成马拉松精神,让他在工作生活中永不停歇,追求卓越。

用脚步丈量世界,用热爱成就人生。2018年开始跑马拉松的杨辉始终坚持一点:跑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也是一项非常健康的运动。本次运城盐湖马拉松,杨辉参加的是半程马拉松。“在自己的家乡参加马拉松感到很快乐,相比一个人跑,参加马拉松的感觉是不同的,氛围感特别好。”杨辉说道。

“参跑马拉松使我深切地体会到永不放弃终有收获。”20多岁的畅梁洁是一名销售,2021年开始参跑马拉松,参加过4次全程马拉松。她说,喜欢运动给予的满足感,虽然累,但以一种疲劳对抗另一种疲劳也是一种享受。利用玩游戏的时间、发呆的时间,选择至少一种运动来增强自己的体质,有利于更好地工作和学习。

“跑一场马拉松,爱上一座城。”

这是不少跑友津津乐道的一句话,也是一场马拉松主办城市最希望收获的效果。

盐湖区长跑协会会长王丽萍说,马拉松运动来到中国已40多年,党的十八大后更是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马拉松运动参与面广,影响力大,产业链长,在竞技体育方面,在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马拉松相比篮球、足球等赛事,更容易打上城市的标签和烙印。一场球赛,大家记住的是比分、是球员,但一场马拉松,它从开始就和举办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42.195公里,可以比较充分地展示城市风貌和人文历史。”王丽萍说,马拉松比赛已不仅仅是一项比赛,更像是一个城市“嘉年华”。

遵循科学谨防意外

马拉松是一项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的运动,不仅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更需要遵循科学,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尽量避免高强度运动给身体带来损伤,使参跑者在享受运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的同时,也能保障身体的安全。

“马拉松比赛因不受时间、地点、器材的限制,成为全民健身运动的最好载体。它可以促进体格健壮、全面发展体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使人精力充沛、增进心理健康,是一项激发人的潜能的运动项目。”市中心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卫枝说,马拉松运动同时又是一项挑战人体生命极限的运动,运动意外情况难以完全避免,掌握科学的方法很关键、很重要。

卫枝说,跑马拉松能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增加骨密度、减少多余脂肪、改善心理状态等方面,提高锻炼者的健康水平。同时,巨大、长时间运动产生的有氧消耗,对人体的心、肺、脑、肝、肾等重要脏器都是一种考验,参跑者需要遵循、了解科学的方法。

赛前进行必要的体检。体检要在比赛前一周内进行,目的是确定能否参加比赛。许多人因为有侥幸心理或怕麻烦而不进行必要的体检,这是不正确的做法。马拉松组委会要求参赛运动员进行必要的体检,目的就是使运动员能够及时发现身体存在的隐疾,特别是心脑血管病,以防止发生严重后果。体检项目主要包括:血压、心率、心肺肝肾功能等。如发现有以下情况就不宜参加比赛:各类型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频发性心律不齐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有慢性病史现活动期、有慢性病史现稳定期但继续参加专项运动时间不满三个月以上者;赛前一周内患感冒发烧、胸闷憋气、心悸症状连续三天以上者;患有严重失眠、胃肠道疾病者;赛前72小时内有外伤史者;肝肾功能不全者;有精神、神经疾病史者。

赛前这些事项要注意。赛前24小时内不能饮酒、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暴饮暴食;赛前三天,保证良好睡眠;赛前1小时—2小时进食,进食量占常量的二分之一,即半饱状态,以易消化食物、甜食为主;赛前半小时—1小时,适当饮水,以补充在比赛中出汗丢失的水分;赛前30分钟以内,做准备活动,以伸展运动为主,达到身体微热,心跳稍快为止。

赛中意外情况的处理。运动员“极点”现象指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出现胸闷、气喘、动作协调性差、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困难、肌肉酸痛、速度减慢等现象,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极点”。当运动员出现“极点”现象时,有系统训练的运动员通过适当降低跑速、多做几次深呼吸后,就能恢复正常,继续参加比赛。而未经过系统训练的运动员或经过上述处理无法恢复正常的运动员应退出比赛,到就近的医疗站(点)接受治疗;比赛中如出现眼前阵发性发黑,严重憋气,有窒息感,周身出冷汗呈虚脱状态,应立即停止比赛,到就近的医疗站(点)接受治疗或向志愿者求救;如果出现腹痛、小腿肚抽筋情况,经过自己简单处理无效者,应退出比赛,到就近的医疗站(点)接受治疗或向志愿者求救;肌肉拉伤、踝关节扭伤运动员应退出比赛,到就近的医疗站(点)接受治疗或向志愿者求救。

赛后如何“满血复活”

2023运城盐湖马拉松即将开锣,这为广大长跑爱好者提供了一试身手的舞台。此次马拉松共有3个项目,分别是42.195km的全程马拉松、21.0975km的半程马拉松和5km的迷你马拉松。“无论参加哪个项目,赛后恢复都来不得半点马虎。”王丽萍从专业的角度为跑者在马拉松赛后如何能更快地“满血复活”,给出了具体建议。

王丽萍介绍,马拉松是一项高强度的长跑比赛,每位参赛者的肌肉、韧带、骨骼、心肺功能甚至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将面临生理方面的严峻挑战。如果在赛后不进行恢复和调整,就会导致恢复不足,疲劳期延长,竞技状态和训练质量下降,甚至可能引起更严重的身体损伤,所以赛后恢复是非常有必要的。

及时补充充足的营养物质。比赛结束后15分钟左右,当身体从剧烈运动中缓解后,应立即补充适量的碳水化合物、电解质和蛋白质,因为运动时碳水化合物大量消耗,电解质也随着汗液流失,而蛋白质可以及时修复受损的肌肉,运动饮料、水果、牛奶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按摩拉伸。用冰水浸泡双脚,按摩放松。按摩和拉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肌肉张力,改变神经兴奋性,而冰水刺激也可以加速血液循环,进一步缓解肌肉酸痛。赛后慢慢走10分钟—15分钟,循序渐进。建议自己做低强度的静态拉伸,如侧腿按压、弓步、靠墙站立、膝盖拉伸等,然后移至组委会准备的专业拉伸按摩区。

充足睡眠。睡眠是最好的休息,这时身体会产生相关物质来自我修复。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在比赛结束后回去睡一两个小时。当夜晚来临,可以摆脱烦琐的工作,远离噪音,为自己准备8小时以上的睡眠作为最好的奖励。

低强度运动。建议在赛后第二天开始安排一些低强度的运动,比如人们经常提到的排酸跑(这里的酸不是指乳酸,而是延迟性肌肉酸痛)、游泳、骑自行车等作为交叉训练。

伤口护理。跑完马拉松后,可能会出现磨损、瘀伤等情况,需要及时进行伤口护理,避免感染。

马拉松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马拉松挑战了人类身体极限,提高了身体素质,同时也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马拉松的人们享受着跑步所带来的健康和快乐,也感受着挑战极限的成就感。因此,让我们一起跑向健康,改变自己的生活!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