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11-01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侯孟良、张小军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撰文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塑造既满足人民的精神文明需要,使人们向马克思、恩格斯所描绘的“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愿景前进;也深化了对物质文明高质量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以价值引领促进发展理念和方式创新,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同并进。面对当今世界激烈的文化竞争和意识形态碰撞,应以传承中华文化为立足点,从多维层次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形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塑造要坚持走自己的路,遵循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只有坚定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充分发挥文化自信深沉持久的力量,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构筑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从理论自觉、文化自觉层面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其次,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塑造要坚持守正创新,深入贯彻“两个结合”,发挥“第二个结合”思想解放的重大作用。在践行“两个结合”的过程中,既要守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正道,也要创造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中华文明现代化的新路,如此才能使“结合”而成的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映射中国特色,彰显中华历史文化积淀。最后,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塑造要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价值体系,秉持开放包容,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一方面,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含于社会主义文化价值体系中,是党领导人民以传承中华文明为基础创造出来的社会主义文化样态。另一方面,交流互鉴是中华文明保持活力的重要原因,新时代文化现代化建设必须要超越文明隔阂,以海纳百川的态度学习多元文明优秀成果。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