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大河湾>

像爱孩子一样爱父母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10-18

□莉菲

金秋九月,又是一年重阳到,登高望远沐秋风,且看人间亲情重。

如果生命是棵树,父母就是我们的根。

若是每个人在我心中都有一张肖像名片,那么无关岁月,名片中的父母一直都是神采奕奕、朴实无华的形象。

放假带父母去旅游,景区门口的工作人员问我:“老人多大年纪?”

我疑惑回头,身后只有父母,并没有看到老人。

对方又重复一遍:“你家老人多大年纪?满六十就不用买门票啦。”

我顿悟,原来她口中的老人是我父母。我腹诽对方一定是看错了,怎能用“老人”来指代我精力充沛、稳重如山的父亲和精神抖擞、勤劳能干的母亲呢?

顺着对方的目光,我又看向父母,受脑海中固定印象的影响,我常常忘记父母都已年过六十,眼前因旅途劳顿而脊背微弯、面有疲色的父母和记忆中的他们仿佛有了重影,始终对不上号。

恍惚间惊觉,原来父母已经到了可以免门票的岁数。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父亲饭量变小,精力不如从前,也搬不得重物了。母亲曾是我们认识新鲜事物的领路人,家里新买了电器,总是她研究好说明书,教我们如何使用,可现在她对新生产品不再好奇,隐隐还有些排斥。

尽管打心底里总不愿将“老”这个词和父母连在一起,可生活中的很多细节都在提醒我,父母老了。可不,身为儿女的我们都已人到中年,不经意间其实我们早就接过了扶老携幼的接力棒。

从前我们依靠他们,如今我们成为他们的依靠。

电视剧《人世间》中有这样一句话:“伺候在父母身边,照顾衣食住行是养口体;远走高飞有所成就,让父母以此为荣是养心智。”

为人父母者,总会把爱和希望一股脑地倾注在孩子身上,喜忧全由孩子成长决定。幼儿时,盼着孩子吃嘛嘛香,身体倍棒;少年时,盼着孩子勤奋刻苦,成绩优异;成年后,盼着孩子工作体面,家庭美满。

如果以上几点你都做到了,那么恭喜你,做好自己,让父母不因你而心情起伏、愁绪万千,孝顺一事你已实现了一半。

而今父母年岁渐高,原以为是“养口体”的照顾突然变得更让他们引以为豪。

陈阿姨退休后去上海照顾外孙,不小心骨折了。术后,陈阿姨回到运城继续休养,我跟着父母前去探望,想到阿姨这么大年纪还要在外地做骨科手术,经此一难,肯定身心受创,情绪郁闷。

安慰的话就在嘴边,可没想到阿姨吊着胳膊,红光满面。

之后半小时的时间里,我们完全没有听到阿姨诉苦,反而一直在“炫耀”。

“我女子(女儿)在上海工作那么忙,我过去没帮上忙还添了乱。疫情期间只让一个家属陪同,我们都说让她爸照顾我,没想到女子毫不犹豫给单位请了休假,说她爸年纪大了在家休息,她到医院伺候我。”

“我女子长这么大,从来没有伺候过人,我都没想过能给我照顾那么好。和主治医生反复核对每一个细节,对我的身体情况比我个人还清楚,我就只需躺那儿安心等手术,其他啥都不用操心!”

“我隔壁病床的大姐先做手术,我女子专门到人跟前问人家啥感觉,有啥不舒服的地方?大姐说手术室冷得很,做完手术盖着被子一晚上都没暖过来。可这罪,我没受。”阿姨得意地跟我们说“我做完手术果然感觉手术室像大姐说得那样很冷,没想到躺到床上被窝里暖融融的,一会就暖过来啦,你们猜咋回事?”

“我一进手术室,我女子怕我冷,就找护士要了几个空的输液瓶,洗得干干净净灌上热水,把被窝暖得热乎乎的,我这手术做得心里别提多舒坦了!”

果然,不管多大年纪,孩子永远是父母的幸福来源。在孝顺的女儿面前,骨折根本不值一提。

直到现在,我仍清楚记得陈阿姨说起她女子细心照顾她时骄傲自豪到发光的笑脸,以及她父母的连声夸赞。

父母因为爱子女,常常会无意间“攀比”起来,年轻时比孩子多优秀,年老后比孩子多孝顺。

别让父母在这场被孝顺的“较量”中没有底气,只余羡慕。

之前听到歌唱家刘和刚在成名曲《父亲》里唱“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时,总觉得用词不太准确,“疼爱”一般不都固定搭配孩子吗?形容父亲,用“敬爱”这个词应该更合适吧!

直到父母真的老了,我才发现“疼爱”一词用得恰如其分。

敬爱是些微的仰视和距离感,是风华正茂的父母在孩子心中高大伟岸的形象。

疼爱是发自内心的亲昵,是年华垂暮的父母对孩子贴心陪伴的依恋。

人都是往下亲的,疼爱子女是每个人的天性使然。人为什么会对孩子更有耐心?或许是因为我们见证了孩子从不会到会的成长,却要经历父母从会到不会的转变。我们习惯了孩子的不会、不懂事,也习惯了父母是情绪稳定的、任劳任怨的、令我们尊敬的“大人”,常会忽视渐渐失去健壮体魄和生活技能的他们,随之而来的不安全感。

他们开始想要吸引你的注意力,用带点“任性”的发脾气方式获得你的关注;他们对很多东西不了解,要你解释很多遍;你千叮咛万嘱咐要他们别在网上购买的东西,他们一边答应一边悄悄下单……

你一定感慨过为什么和父母越来越难以沟通?明明很爱父母,却总找不到正确的方式。

年龄像是一个循环,父母老了,变成了“小孩”。

想通这些,一切便迎刃而解了。遇事何必非要论个对错,能沟通就多沟通,有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就由着他们,像小时候他们对我们那样,耐心地宠着、哄着吧。

我是女儿,也是母亲。这两个角色让我深深体会到,如果爱能用标准来衡量,父母对儿女的爱一定是最高级别。如何回馈这样浓烈的爱?我想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敬爱变成疼爱,像爱你的孩子一样去爱父母吧!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