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阳虎的前后变化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10-12

□陈鲁民

阳虎是与孔子同时代的人,也是孔子的对头。《列子》说孔子“穷于商周,围于陈、蔡,受屈于季氏,见辱于阳虎”。阳虎本事很大,有经天纬地之才,毛病亦很多,贪权且霸道。用《韩非子》的话说:“虎善窃人国政。”他在鲁国时,看到国王昏聩颟顸,大臣钩心斗角,就也跟着起哄,与权臣们同流合污,搅得天下大乱。他到齐国后,本想干一番事业,没想到政治黑暗,贪贿成风,国王糊里糊涂,大臣们营私舞弊,他也就跟着贪捞,不择手段,名声很差。

阳虎到了晋国后,掌权的赵鞅知道他是个两头冒尖的人,就恩威并施,用自己的方式驾驭阳虎,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其长,避其短,助其优,防其劣。赵鞅自己是一身正气,谋公报国,日月可鉴,口碑极佳,有着强大的榜样力量,阳虎也就没有再生异念,而是倾心辅佐赵鞅,用尽浑身解数,几乎使其成为春秋时的霸主。有人问他:为何前后变化这么大?阳虎回答说:若主上贤明,那就全力辅佐;若主上糊涂,那就跟着浑水摸鱼。

司马光有一句名言:“君明臣直。”元朝丞相拜住亦有高论:“盘圆则水圆,盂方则水方。”意即诤臣良臣的出现,是由于国君的培植、倡导;而奸臣佞臣的出现,则是由于国君的放纵、默许。有英主才有能臣,有赵鞅方能用好阳虎。有明君才出诤臣,有唐太宗才会有魏徵。阳虎在乱哄哄的鲁国、齐国就是个搅屎棍,到了政治昌明的晋国,就成了台柱子。

于今而论,把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比作今日的上下级关系,固然不妥,但“盘圆则水圆,盂方则水方”的道理却不会过时。以史为鉴,阳虎的前后变化,很可以引起我们的一些反思。(《今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