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3-09-24
记者 薛丽娟 见习记者 杨颖琦
金风送爽,9月的运城岁物丰成,一场关公文化盛宴正在精彩上演。
作为山西·运城第34届关公文化旅游节的一项重要内容,祭拜关公大典备受大众关注。9月23日上午8时,解州关帝祖庙前的关圣文化广场人潮涌动,来自海内外150余座关庙机构代表,各地关公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关公信众,以及当地民众,齐聚祖庙,共迎金秋大祭。伴随庄严的乐曲响起,癸卯年社会各界民间团体祭拜关公大典正式拉开序幕。
声音激越,节奏鲜明,非遗展演在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锣鼓《关公出征》中开场。演员们身着鲜亮的戏服、手拿鼓槌登上舞台,通过击鼓心、打鼓帮、顶鼓腔等不同表演,为观众们再现了关公带兵出征的威武气势。
来自福建仙游县的《八大将》表演者身穿盔甲战袍,各持兵器,在舞台上为观众展现古代将士出兵打仗、守卫家园时的雄姿。《节节高》上党八音会使用鼓、锣、箫等8种乐器,吹打并重、歌戏互补,声情并茂。《莲花落》用说唱兼俱的曲艺艺术,再现了关公的故事……福建漳州打锡巷文衡殿关帝庙的表演团队精心准备的《古傩》,特色鲜明,表演活泼。辽宁海城山西会馆带来的《海城高跷》中,“孔雀开屏”“叠罗汉”“大风车”各种高难度绝活,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之后,垣曲霸王鞭、福建惠安女舞蹈、山东文圣拳、辽宁海城萨满舞等非遗节目一一亮相,赢得掌声连连。压轴节目《蒲剧绝活》,通过翎子功、扇子功、帽翅功等,更是将运城地方特色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关公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互鉴而精彩。福建漳州打锡巷文衡殿关帝庙的林济民说,他们当地百姓每年都会以古傩出巡的形式祭祀关公,为了此次展演,他们从原来的关平、周仓,专门新增了3位部将王甫、赵累、廖化,凑齐关帝5位部将,将圣像从福建带过来,让福建闽北地区的关公信俗与运城祖庙信俗进行交流互动。
非遗展演后,随着鸣钟九响、击鼓九通,祭拜关公大典正式开始。各界人士敬献花篮、主祭人恭读祝文、乐舞表演敬拜等流程后,迎来了“三献礼”环节。身着传统服饰、头戴梁冠的礼官们,依次走向台前,向关帝圣像献礼。这是今年祭拜大典的一大亮点,庄严肃穆,仪式感满满。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礼学中心副主任吉恩煦说,这个环节的所有服饰都有文献、文物依据。本次选取了古代祭祀流程中的最为精华的部分“三献礼”,通过舞台设计与解州关帝祖庙的独特地位相结合进行现场展示,力求直观、立体地展现传统祭祀,让关公文化在传承中弘扬、发展。
关公文化源远流长,超越时代,受到世界各地华人的敬重。据介绍,今年来运城祭拜的关庙机构最多,共有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等国家,以及台湾、香港、澳门和各省市的150余个关庙机构参加活动。
“运城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旅游节规模宏大、节目丰富,全面地展示了关公文化的内涵。”来自江苏省邳州土山关帝庙的刘桐宇说,“关公文化是一个很好的沟通纽带,运城关公文化旅游节为我们搭起了一座文化交流合作之桥,将海外华人、华侨与我们紧紧凝聚在一起。”
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成为关公文化旅游节中一大亮点,34年来,关公文化在交流互鉴中繁荣发展,正迈着铿锵坚实的步履,以更生动、有力的方式,让人们感受到关公文化的强大影响力和号召力。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