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9-16
□张正
女儿数学作业本上的几个红“×”,刺痛了她的眼睛,她颇有点委屈地向我提出:“爸爸,下一次,你能不能把‘×’打小一点!”
我一下子愣在那里。我不是女儿的数学老师,我只是她的父亲,一个曾经做过六七年乡村教师的父亲,我做教师时所教科目不是数学,而是语文;女儿的妈妈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老师,她的数学思维跟她父母一个样,不够发达。而我,作为过来人,深知数学在她进入高一级学校直至进入大学校门前的重要性,所以一直在帮助她,在尽一个父亲的责任。
坦诚地说,在打出那一个个大大的红“×”时,我多多少少是带有一点怨气的:这么简单的题目,怎么又出错了!我从来没有考虑过女儿的感受,那一个个大大的红“×”,刺伤了她小小的自尊心。我不得不开始反省自己这些年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所作所为。
都说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这么浅显的道理,作为父亲的我却没有认真领悟,没有落实在行动中。我是批评多于鼓励,有时批评孩子的话语还十分尖刻。我本来以为,父母只要出发点是好的,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并不重要。直到有一天,孩子在日记中称我是一个“自以为是”的父亲,我才知道自己错了。普天之下的父母,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尤其当孩子还是一株幼苗时,我们一定要多给他们一些呵护,让他们少承受一些压力。不能因为他们长成参天大树后能担当起千斤重担,我们现在就把这样的重力压在一株幼苗上。那样,我们家庭教育的效果,很可能走向出发点的反面。
在孩子的数学作业本上打的红“×”太大,这只是我伤害女儿的一个细节。肯定还有许多方面,我让她失去了尊严和自信。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自我教育的过程。过去,在学校,我是一个好学生;现在,在单位,我是一名好员工;在家里,在孩子面前,我却未必是一个好父亲。许多道理,说起来大家都懂,行动上未必每个人都能做到。
下一次,孩子的作业有错,我不再给她一个大寸许的红“×”,只给一个绿豆一样的小红“×”,甚至不打“×”,仅在错题旁边做一个记号,讲解时提醒她注意。
(《现代家庭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