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9-12
新华社兰州9月10日电(记者 张智敏 陈 梦)我国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敦煌授时台项目10日在甘肃省敦煌市开工建设。专家表示,这标志着我国在推进长波授时信号实现全国土覆盖、提高重要领域用时安全性和可靠性上迈出关键一步。
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这一系统利用我国现有通信光纤资源,布设约300个光纤时间频率传递节点,构建总长约2万公里、连接全国主要城市和重点用户的光纤时间频率传递骨干网,同时在西部地区增补建设3个增强型罗兰授时台,实现长波授时信号的全国土覆盖。
据介绍,增强型罗兰授时台是目前最为可靠的地基长波授时手段。我国通过在新疆库尔勒、甘肃敦煌、西藏那曲建设3个长波授时台,结合现有长波授时系统,可实现长波授时信号全国土覆盖。同时,通过差分技术,长波授时精度可提高到百纳秒量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敦煌授时台位于敦煌市东北部,总投资1.8亿元,建设周期3年,建设内容包括增强型罗兰发射系统,以及半径300米、塔体高度278米的天线系统等,并在敦煌市城区建设一座授时监测站。“依托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的建设,结合北斗卫星导航授时系统,以及空间站高精度时间频率实验系统,我国将率先建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立体交叉、相互增强、相互融合的国家授时体系。”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张首刚说。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