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3-08-10
小小银针,长不盈尺,细若麦芒。但在运城市第三医院,这种神秘的“东方力量”成为一群外籍脑瘫患者最后的希望。
7月11日,姐弟俩在医院训练行走。
8月3日,启程回国前的最后一天,6岁的爱娜依和撒嘿波姐弟俩接受了此次中国之行的收尾治疗。姐弟俩是一对龙凤胎,由于早产,他们从出生就被诊断为脑瘫,下肢丧失了行动能力。5月21日,一家4口从土库曼斯坦出发,辗转来到我市,希望“再努力一次”。
5月25日,刚到运城的古万奇一家,与运城市第三医院康复师在医院门诊大厅合影。
“从孩子出生起,我们在土库曼斯坦、俄罗斯等都接受过各种各样的治疗,效果一直不理想。在朋友的推荐下,我们来到运城寻求中医。6年了,两个孩子从生下来就站不起来,出行基本靠婴儿车推。现在,撒嘿波行走自如,爱娜依在矫正鞋的帮助下可以独立行走,真是感谢中医药,让我家儿女站了起来。原计划去北京再玩几天,但孩子的爷爷和奶奶知道小孙孙可以走路后,激动地让我们早点回家。”孩子的父亲古万奇向记者介绍他们的求医之路。
5月30日,古万奇陪同儿女在医院举办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中制作手指画。
对于脑瘫患者,中医在头皮神经刺激上的独到之处,有着其他治疗手段无法比拟的效果。近年来,运城市第三医院针对脑瘫患者,形成了包含中药、针刺治疗、推拿、穴位埋线和现代康复疗法于一体的康复治疗体系。今年该院已接诊来自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的15名外籍脑瘫患者,预约就诊的患者超过20人。其中,不少患者甚至预约了明年的治疗。
6月30日,姐弟俩在医院接受针刺治疗。
“起初,我们根本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的外籍患者。”运城市第三医院院长杨晓介绍,为了照顾越来越多的患者,医院专门装修了一幢3层楼房,9月底即可投入使用。
7月29日,即将离运的古万奇一家,与运城市第三医院康复师、翻译在医院合影留念。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中医药走出国门不断实力“圈粉”。作为全省唯一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地级市,我市充分发挥深厚的中医药资源优势,累计收治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脑瘫患者。(文中的中文名字均为音译)
记者 王耀 景冬波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