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关爱特殊困难群体

盐湖民政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3-08-09

□记者 陶登肖 文图

“他能不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阿姨平时都服用什么药?”“除了精神障碍,她还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吗?”“如果监护人同意,我们民政可以和医院联合,把老人接到医院治疗。费用方面你们放心,民政会做好兜底工作。”“这是我们的救助联系卡,上面有联系电话,在护理中遇到困难或需要帮助,随时联系我们。”……

近日,盐湖区民政局工作人员携手运城恒泰精神病院、凤凰金秋老年公寓、运城市爱心驿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会力量,走进席张乡南贾村,为失能特困人员家属发放失能失智人员救助联系卡,并宣讲护理知识及集中供养政策等。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查看,全面了解失能特困对象生活现状,耐心细致做好思想工作,实现有意愿入住养老机构的失能特困对象应养尽养,着力解决“一人失能、全家受困”局面。

民政部门、医院工作人员为生活困难群众家属介绍救助政策

“这家老人80多岁了,精神状态时好时坏,儿子、儿媳原本在外地打工,为了照料老母亲,儿媳放弃了外出挣钱养家的机会,这样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在经济上压力就更大了。”南贾村第一书记张康介绍。

“我们这次上门就是要了解具体情况。如果符合条件,征求监护人意见后,我们会将老人纳入集中照护。老人有精神障碍,我更倾向于把老人接到医院集中照护。”盐湖区民政局低保中心主任刘溪说,“这样,家属就能从繁重的看护中‘解放’出来,通过劳动为家庭多创造一些收入。”

交谈中,老人的儿媳表示,把老人送到医院或养老机构集中照护,他们不是没有想过,只是老人有精神障碍,担心到养老机构老人过得不好。为了消除家属的思想顾忌,盐湖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在为其宣讲政策的同时,还邀请他们到医院、养老院实地参观。

在走访过程中,张康给大家介绍了第二个家庭的基本情况。孩子今年升初一,母亲因身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父亲前两年在工作中头部受伤,目前不能从事劳动,全家只靠70多岁的奶奶一人照料。目前,他们家已经享受到一些救助政策,驻村帮扶队也正在给孩子父亲办理伤残证件,希望能给予这个家庭更多帮助。“受家庭情况的影响,孩子不爱和人交流,心理健康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但暂时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张康说。

“这个可以和运城市爱心驿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对接,那里有20多名类似情况的孩子。让他和社工站里的孩子多接触,对成长应该有好处。”刘溪说,入户后,根据各项实际情况评定结果,如果界定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民政会根据帮扶政策给予帮助。

“你平时喜欢做什么?”“想不想到市里转转?”“给你看看我们大家庭的照片。”“下次我带你找他们,可以吗?”……一见到孩子,社工们便开始和孩子聊天。“我们会多接触孩子,带领他融入我们的大家庭,让他感受到温暖和关爱。”运城市爱心驿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上官卫校说。

医生与生活困难群众交谈

工作人员每到一户,都做好登记、政策宣讲等工作。养老、医院等机构工作人员也发挥自身特长,讲解护理失智人员、失能老人要点等知识。

政府固然是社会救助的第一责任主体,但社会力量也是社会救助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盐湖区民政局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和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构建多元化的救助体系。通过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引导第三方社会组织,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空巢老人、困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难群体提供亲情陪伴、探视、心理慰藉等关爱服务。

盐湖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该局将继续坚决兜住、兜准、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加强社会救助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协调统筹相关部门的救助政策,及时救助生活陷入困境的群众,帮助他们渡过生活难关,走出身心困境。同时,他们将衔接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联系面广、动员能力强、对接救助对象灵活、服务专业等特点,满足困难群体个性化服务需求,全面提升社会救助整体水平和综合效益,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新闻延伸

失能老人护理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失能老人常伴有吞咽、语言、行动认知功能等障碍,对家人的护理要求较高,正确的护理方法能有效避免再度伤害失能老人身体。在日常护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口腔护理

老年人牙周疾病患病率较高,口腔的温湿度、食物的残渣都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照护者可早晚用盐水棉球擦拭口腔,注意棉球干湿度以不滴水为宜,防止过湿引发误吸,神志清楚且无吞咽障碍的可用漱口水去除口腔异味。

2.进食护理

老年人宜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进食速度宜慢,进食过程中不要和老人交谈防止误吸,卧床老人进食后应抬高30度到45度,保持大概30分钟防止食物反流引起的误吸室息。

3.体位护理

失能老人偏瘫居多,一侧肢体活动不利,患肢处于失能失用状态,如果不给予正确的摆放,对老人日后的功能锻炼机能恢复有着不可逆的伤害。以仰卧位为例,要在老人偏瘫一侧膝部外放枕头,防止屈膝位突然旋转造成肌肉拉伤,逐步保持足尖向上,防止足下垂造成功能失用。

4.管路护理

部分失能老人长期携带胃管、尿管等管路要妥善固定,防止反折及翻身时牵拉造成管路滑脱,记录好更换日期,提前预约照护机构进行管路更换。

5.皮肤护理

长期卧床的失能老人,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压疮,因为局部长期受压,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皮肤破溃及褥疮。照护者可以给老人使用防压疮气垫床,每两小时到4小时协助老人翻身一次。可在老人全身骨隆突处放置气垫,如骶尾部、髋部、肘部等,保持局部皮肤清洁。

6.活动护理

半失能老人常伴骨质疏松,跌倒后骨折风险大大增加。月常使用助行器具,屋内物品摆放尽量固定使老人活动空间宽敞且无障碍。

7.集中供养

为保障失能人员合法权益,及时送至养老机构集中供养。

失智人员护理要点

1.日常生活护理

1.选择宽松衣、裤、鞋。避免有太多纽扣、带子、绳索,防自伤自残。

2.根据失智人员的病情和文化程度可教他们记一些数字,外出时最好有人陪同或佩戴写有联系人姓名和电话的卡片或手环,防走失。

3.根据失智人员的兴趣爱好,白天尽量安排失智人员进行一些有兴趣的活动,避免夜间睡眠不足。

4.正确处理失智人员的过激行为。当失智人员不愿配合治疗和护理时,不要强迫,不要以暴施暴,保持镇定,尝试转移注意力,若暴力行为发生频繁,可与专科医院联系,寻求帮助。

2.用药护理

1.吞咽困难的失智人员不宜吞服药片,最好研碎后溶入水中服用。

2.药片管理。对伴有抑郁、焦虑、幻觉妄想和自杀倾向的失智人员,一定要妥善放置药品,避免失智人员擅自取用。

3.心理护理

1.陪伴关心。鼓励家人,多陪失智人员外出散步等,使之消除孤独、寂寞感,体验到家庭的温馨和生活的快乐。

2.开导失智人员。多安慰、支持、鼓励,可播放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以活跃气氛、改善情绪。

3.维护自尊。不要嫌弃,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充分的爱心,积极主动关心照顾失智人员。

4.有快乐的照顾者,才有快乐的失智人员。多分享他人的照护经验,激发自己发展更适合的照护方式。

4.必要时及时送医

记者 陶登肖 整理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