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娱>

暌违六年再度推出导演新作《八角笼中》

王宝强:每个人心中 都有隐形“八角笼”电影能给观众带来力量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7-08

□肖扬

7月6日,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八角笼中》上映,为今年热闹的暑期档再添一位“种子选手”。作为暌违6年再度推出的导演新作,王宝强直言:“我把这部电影当作自己的命一样看待,我不能拿自己的命开玩笑。”

《八角笼中》历经导演王宝强多年筹备及开发,取材自恩波格斗真实事件,讲述了王宝强饰演的向腾辉带领一群无人照料的孩子冲破命运重围、寻找人生出路的故事。“真实”既是现实题材影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增添了可看性和可信性。王宝强说:“这个故事,来不了假的,观众必须得信。观众之所以能信,因为它是真的。”

谈及拍摄《八角笼中》的初衷,王宝强认为,这部电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值得他用电影的方式拍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靠自己寻找出路,这个电影比较具有探讨性,能够得到共鸣”。

王宝强表示,电影会给观众带来什么收获是他在拍摄《八角笼中》时一直思考的问题。“我相信观众看完《八角笼中》之后,一定会感受到力量,想冲破命运牢笼。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隐形的‘八角笼’,希望无论在任何的困境当中,《八角笼中》这部电影会给你带来力量,会给你带来希望”。

向腾辉不是纯粹的好人

对于自己扮演的向腾辉,王宝强认为他不是一个纯粹的好人,但他是一个更真实的人。“他会让人误解,争议性很强,但另一方面他会为了这些孩子不顾一切。他给了孩子们出路,也从孩子身上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自己的人生成就感和满足感。所以他和孩子之间是相互救赎、彼此成就的”。

影片中有两场戏是王宝强个人非常喜欢的,“一场是晚上变脸的戏——变脸本身是四川的特色,向腾辉那时寸步难行遇上堵车,它也是一种犹豫的象征。我非常喜欢变脸那场戏,尤其是反射到他的脸上那几个镜头。对观众来说,应该也会有很不一样的感受吧。另一场是采访的那场戏,我觉得那场戏是向腾辉这个人物灵魂的重中之重”。

与导演李杨“身份互换”

影片主线虽聚焦在向腾辉和孩子们共寻人生出路上面,却也同时展现了大量普通人之间互相依偎、双向奔赴的情感。影片中,孩子们如同打水漂的石头,沉下去是他们的命运,但向腾辉教会了他们不认命,为他们寻找到人生新的出路。在与孩子们相处中,向腾辉与孩子们亦师亦友、如父如子的感情让人感慨情深义重。

对于片中几位演员,王宝强讲述说,他邀请王迅出演时,还没给王迅看剧本,“就跟他说了一下,他就答应了。迅哥这个角色,我想不到第二个人能来演,非他不可。肖央也是,我跟他说这个角色真的很需要他,肖央二话没说就来了。李晨只是串一场戏,但听我说完,立马就来了。这些兄弟让我很感动。我第一次演男主角就是李杨导演的《盲井》。《八角笼中》我是导演,他来做演员,我挺感谢他的”。

小演员仿佛当年的自己

专业演员表现给力,影片中初次触电的素人小演员们的表现更是备受好评。王迅感慨道:“在拍摄过程中,我和宝强就无数次感叹,我们根本‘演’不过这帮孩子。他们太生动了、太真实了。”

对于为何选择这些没有经过专业表演训练的孩子,王宝强解释,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更多地来自于真实性,“李杨导演拍《盲井》的时候找到我,就是因为我的原生态。如今,看到这些孩子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这些孩子是我从大山里找的,一个一个选,一个一个看,一个一个聊。我很感谢他们,因为这些生动真实的面孔,才帮助我这部电影作品呈现出‘真实’”。

也因此,对于孩子们在片中情绪起伏比较大的戏,王宝强没有教他们表演技巧,“就让他们在一块儿玩,解放天性。他们的状态真的就像一张白纸,特别纯真”。

王宝强表示,拍摄《八角笼中》与自己的年龄和心态有关,“《八角笼中》最能表现和代表我当下内心的样子”。花费6年时间拍这样一部电影,其间要克服种种难题,王宝强说,这个过程也教会了他要更加成熟、沉稳,“这就是我的成长”。

(《北京青年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