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3-06-07
□记者 王耀
一年一度的高考来临,学生们的心理压力值得关注。适度的压力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斗志,压力过大则严重影响考生临考前的复习和考场发挥。如何保持良好心态,做到正确应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市中心医院临床心理科负责人张瑾支招,建议广大考生、家长要注意两大心理效应,更好地跨过高考“心理关”。
白熊效应
1987年,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做了一个简单却令人震惊的实验。他把实验对象分为3组,然后给他们看了一段长约50分钟的关于白熊的影片。看完后,他分别对3组实验对象说:“你们要记得那头白熊。”“你们可能会喜欢上那头白熊。”“你们千万别去想那头白熊。”一年之后,结果竟然是被告知“千万别去想那头白熊”的一组对当初观看的影片最有印象。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白熊效应”。
对此,张瑾解释说,人类的大脑不会主动识别关于“不”这样表示否定的词语,反而会对“不”之后的词语信息非常关注。所以,当我们利用心理暗示来解压的时候,尽量不要说“我不要紧张”“千万不能发生意外状况”“不能考不上大学”之类的词语,应转化为正面词语,比如“我要更放松一些”“我相信能处理好意外状况”“我相信我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把注意力集中在积极的感受上,从而获得一个较好的减压效果。
舌尖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有这样的经历:迎面碰见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感觉特别熟悉,但就是想不起来;考场上,一个知识点或者公式明明记得很熟,就是答不上来……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舌尖效应”。
张瑾表示,这是因为大脑处于紧张状态时,可能会对一些记忆产生暂时性的抑制。要想解决它,首先可以做深呼吸放松,然后提醒自己不要与这个知识点进行博弈,不用强迫自己一定要“想起来”,可以跳过此题完成其余考题。当处于放松状态的时候,“被遗忘的东西”可能就会慢慢浮现在我们的大脑中。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