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10-15
张健
近期深圳在流调过程中发现,不少病例是由于不正确佩戴口罩而发生感染。深圳某市民在外地旅游返深后确诊,基因测序结果为BF.7变异株。初步流调显示,该病例与路边行人相遇时,因两人均未戴口罩而造成传播。
对此,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谭晓东表示,大家所说的“过路传播”不是一个新现象,呼吸道传染病的基本规律就是有传染源、传播路径(如飞沫)和易感人群就可以形成传播。虽然和病毒的传播能力有一定的关系,但呼吸道飞沫在1米~2米的距离就可以把病毒传播给身边的易感者,所以聚集聊天、见面握手、不戴口罩擦肩而过、用手接触公共场所的物品都存在感染病毒的风险。
BF.7变异毒株感染后表现的症状包括高热、持续性咳嗽、身体疼痛、头痛、喉咙痛、嗅觉改变和食欲不振等,这些症状与新冠奥密克戎早期亚型变异株感染后的症状类似。有专家表示,BF.7变异株在BA.4/5基础上增加了受体结合域RBD突变R346T,这使得BF.7比BA.5拥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对现有各种疫苗以及既往感染所诱导的抗体效果有一定影响。
对于大家所担忧的奥密克戎新变体免疫逃逸能力增强现象,谭晓东表示,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在疫苗等各种防控措施的干预下,新冠病毒一定会产生变异,而变异的目的就是为了绕过现有的防控手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自然就会观察到新变体的免疫逃逸能力在增强。但大家不必过度担忧,虽然新冠病毒的变异规律还未找到,我们无法预测未来新冠病毒的变异走向,但BF.7变异株还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只是奥密克戎毒株发生了新的位点突变,可能使得临床症状有稍微改变。换句话说,新冠疫苗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重症、死亡仍然具有良好保护作用。 (《环球时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