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文旅融合乘风起 非遗之花别样红
——专访清控文创融媒体中心总监冯小婧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2-09-29

斑斓琉璃定格群鲤逆流跃龙门,手工团扇被点染出祥云朵朵,曾为贡品的绛州澄泥砚再现了关羽千里走单骑的神韵,结珠铺翠后的金银累丝珍品炫彩夺目……

9月21日,2022年山西省第八次旅游发展大会暨第33届关公文化旅游节在运城盛大启幕。乘“文旅融合”的东风,河东非遗再启传世风华,运城非遗工坊应运而生。在38家非遗单位及传承人的热力加持下,螺钿漆器、闻喜花馍、绛州木版年画等运城市各县(市、区)非遗及文创产品入驻非遗工坊,百余件非遗展品让人目不暇接,受邀而来的非遗传承人在现场演绎非遗技艺,让游客频频驻足。

9月22日,记者走进非遗工坊,采访了运城非遗工坊运营方——清控文创(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控文创”)融媒体中心总监冯小婧。

非遗“新契机”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升旅游发展的文化内涵,推动非遗展示场所成为旅游目的地。

以此次旅发大会为契机,清控文创坚持以文化为支撑、以创意为引领,聚焦文旅融合主题,充分发挥自身运营优势,从梳理文化基因脉络、让文化更有质感切入,参与运城非遗工坊运营,为非遗修筑一个新的赛道,助力非遗传承,打好“文创+非遗”组合牌。

清控文创对接非遗工坊的切入点在哪里?铺排非遗工坊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论又是什么?

冯小婧表示,运城非遗的体量和数量居全省首位,并融合了河东的前世今生,基于这样一个前提介入非遗工坊的建设,也给了他们很大的底气。他们通过把公司的闭环运营方式,嫁接到运城的文化体系中,从而驱动非遗工坊发展,进而带动非遗传承人进阶和非遗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有了前面的铺排,结合对市场的解读,清控文创对非遗工坊形成了“再现、再造、再生”的运营理念。

冯小婧解释道,所谓“再现”,就是传统工艺的振兴。他们所进行的文化产业出海、文化产业内部的振兴、培养非遗青年等,其落脚点都在于振兴传统工艺文化;“再造”,要解决的是工艺振兴后的消费问题,比如再造伴手礼、文创产品等“城市礼物”及展厅的设置等,要形成成熟的产出一条线;“再生”,就是让非遗产品、非遗技艺走出国门、走向海外,从而驱动产业发展。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在推动运城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让旅游成为感悟河东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过程的同时,运城非遗工坊聚焦振兴传统工艺,促进就业增收,变非遗为“礼物”,以旅发大会为契机为城市“献礼”,为乡村“增肌”。

“校企合作的助力,加之国家政策的‘助攻’,通过‘再现、再造、再生’的形式,借着非遗工坊的平台,运城非遗必再创华章。”冯小婧说。

非遗“新空间”

运城非遗工坊立足于振兴传统文化、打造城市礼物、驱动产业升级,在将古典与现代并轨的同时,糅合展览馆、博物馆等多样化功能属性,依托主题定位、展示风格、产品基因,赋予了河东大地一处与记忆对话的多元空间;依托匠艺匠心、技艺传承、产业发展,修筑了“好运之城”一条与市场并行的高速公路。

按照“再现、再造、再生”的基本运营方案和理论,在展会期间,包括展会后的日常运营中,运城非遗工坊植入了“非遗记忆”“匠人精神”“产业发展”“铸魂振兴”四大板块,涵盖了人、事、物三方面。

在“非遗记忆”板块,邀请非遗传承人作现场演示。游客通过和非遗匠人现场互动,更直观更近距离地唤起非遗记忆。

在“匠人精神”板块,基于匠人本身的故事和风采,游客通过和他们的互动交流及现场听课,来感知匠人匠魂。“做‘临猗扎花’的陈天力老师,每天都会拎着笨重的大皮箱,一大早从县里风尘仆仆地赶来,晚上撤展之后再拉着皮箱倒三班车回去。”冯小婧言语间充满对匠人的敬意。

在“产业发展”板块,邀请非遗单位以做文化产业企业的姿态介入非遗产业。他们把非遗产品形成一个完善的产业链路,并打造系统的销售渠道,其对非遗进行更进阶的解读和嫁接。

在“铸魂振兴”板块,这些非遗企业不仅仅是传承非遗文化,还通过助残扶困带动老乡创业致富和驱动残疾人再就业,非遗传承背后连接着很多乡村振兴的亮点。

“非遗工坊的存在可以是城市会客厅,可以是乡村振兴聚合场,可以是技艺培训课堂,可以是电商直播场所,可以是产学研用基地,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归属和需求,这所不被定义的城市空间联动了每一个个体的记忆,更是运城文化与历史的载体之一。”冯小婧如是说。

在为期4天的展销活动中,每天有4个主题单元进行串联,而非遗技艺的展现、匠人精神的延续、产业发展的探索等通过与非遗的结合,加之非遗基因、指尖记忆、福泽河东、传世墨香、匠心传世、舌尖灶物等16个主题子栏目,“活化”了非遗运城的城市印象与发展路径。

非遗“新未来”

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发文《非遗工坊认定与管理办法》,明确非遗工坊设置的需求和标准是要跟乡村振兴的板块对接,要促进再就业。有了非遗工坊的平台之后,非遗精品和相关活动,要进一步嫁接到下面的县(市、区),这也是清控文创在非遗工坊运营思路中的一部分,包括一个礼拜一个小活动,一个月或更长一个时间段一个重大活动,比如非遗市集、非遗美学交流、非遗课堂等。所以非遗工坊作为一个窗口和聚合场,要全力做好乡村振兴的板块,这也是非遗工坊下一步要做的核心内容。

非遗仍年轻,国潮正当时。

非遗是历史的积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而传承也需要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激发并引导广大年轻人了解、认识非遗,进一步参与非遗的传播与传承,让青年人近距离、便捷地走近艺术、热爱艺术。

冯小婧表示,借力这样的活动,他们将通过大数据测算,获悉年轻人喜欢在什么点位打卡、对哪些产品有兴趣、高频购买的产品是哪些,从而为非遗文创及其后期运营提供基础和参考。同时针对年轻人追求国潮,追求古典和现代的融合,为他们做品牌量化提升。

“比如说,‘绛州木版年画’非遗传承人吴百锁是我们展陈中年纪最大的老师,同时也是一个最时尚的老师。他有自己的抖音账号、微博账号和微信朋友圈,与年轻人能随时便捷地对话交流。他对木版年画的视觉解读非常超前,打破了我们对于木版年画的刻板印象,推陈出新用年轻人喜欢的莫兰迪色重新赋予木版年画新的生命力,同时创新推出‘木版年画进校园’系列,在年画中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这些都吸引着年轻游客前来打卡。”

以文化建设带动城市建设,把乡土文化融入乡村建设。在把握传承与创新转型更新的同时,运城非遗工坊将持续起底河东文化底蕴,通过打好“非遗+”组合牌,赋能城市更新,赋美乡村振兴。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