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8-02
陈永军
孙中山先生曾在《女人颂》里,把母亲比作美丽和博大的化身。古今中外,母亲都是一部永叙不完的书,母爱都是一首永唱不尽的歌。可遗憾的是,我的母亲离世已经有十个年头了。
脑海中有关母亲最早的记忆,是她拉着我的小手,傍晚一起去同村外婆家的情景。
我的外婆,其实是母亲的养母。1942年秋,外婆生育不久,孩子不幸夭折。尚在襁褓之中的母亲,被无名人由孤儿院挑担送至外婆家中,由外婆抚养长大。虽然外婆将她视如己出,但母亲的童年格外多舛。
母亲出生时,日寇铁蹄已踏遍华北,外公不幸在潞村一带被抓去做苦力。闻讯后,母亲的伯父前去探望,送去衣物。此后,外公杳无音讯,生死不明。迫不得已,外婆后嫁。母亲幼年,遂颠沛于外婆家与其伯父家之间。
不知几岁时,母亲乘坐马车,不慎坠于车下。车轱辘从其大腿碾过,后因医治不及时,导致母亲走路稍有一瘸一拐。
更为不幸的是,幼年的母亲患上癫痫,时常发作。最危险的一次是外婆刚做好饭,母亲癫痫突发,一头磕倒在热锅沿上,差点丢了小命。母亲额头上由此形成的伤疤我一生都记得。
母亲刚上小学不久时,由于癫痫不时发作,被迫辍学。未能正常完成学业,是母亲一生最大的遗憾,也是后来她竭尽全力供养我们四兄弟上学的最大动力。
或许是有上苍的眷顾,自我大哥出生后,母亲的癫痫竟然自愈,终生再未复发。
母亲一生刚强勤谨,她用柔弱的身躯为我们遮挡无数的风雨,稳稳地撑起这个温暖的家。但幼年我们兄弟四人,却时常斗嘴打架,家中少有安宁,由此也惹得母亲生了不少气。俗话说:天下老,偏向小。也许是仗着母亲的袒护,最小的我,从不顺服三位哥哥的管教。每次打闹往往在我的哭叫声、母亲的叱责声和邻居们的哄笑声中结束。
慢慢待我长大些,略懂些事,再也不与哥哥们打闹,母亲才断断续续讲起了我们的家史。
母亲的第一个孩子,其实是个女儿,也就是我的大姐。不幸的是,大姐出生不久便因病夭折。母亲终生都为失去唯一的女儿而感到难过。此后,大哥、二哥相继出生,带给她无限欢欣。数年后,再生了三哥和我。然而母亲心中,终究想要个女儿。
等我再稍稍长大,谈及我以前的淘气劲,母亲就说早年间曾想将我与别人家的女儿交换,又不舍得。并且说道:“要是早有个女儿,哪有老三和你啊?”听到此言,我故意刺激母亲:“换就换嘛,为什么不换呢?”
听了此话,母亲轻叹一声,也没怪我,却再次讲起了她的家史。
我的外婆,也是外婆的母亲抱养长大;母亲又是外婆抱养长大。及至下一代,再抱个女儿来养,三代皆是“隔层层”(意为非亲生),这像是触动了母亲深藏多年的心病,让她无法接受。幼年的特殊经历,使得她再也不想让孩子重复自己的人生,由此彻底断了易儿换女的念头,决定再苦再难,也要亲手把四个儿子抚养长大!说到此处,母亲拭了拭发红的眼睛,把头转向窗外,再也不说话了。
突兀间明白母亲的心事,我一时犹如醍醐灌顶,真真切切感受到母亲隐在心底对我们如大海一般无比深厚的疼爱。可是多年以来,我们就像对待身边刮过的风一样,漫不经心地对待这人世间最美的爱!已想不起我当时是否向母亲认错,只记得自己傻头傻脑地向她保证:以后我既是你的儿子,又是你的女儿;女儿能做啥,我就能做啥。母亲听后,竟像孩子般开心地笑了起来。
从此以后,我时时谨记母亲对我的教诲,恭顺地做着她的“小棉袄”和“军大衣”,再也没有违逆过母亲。现在回想起来,那种与母亲相依的生活,是何等的甜蜜与温馨!
一晃多少年过去,我们弟兄几人,务农的务农,上学的上学,次第长大成人。母亲却在生活的重重压力下,迅速地衰老。母亲青年时,和几个孩子“做斗争”;中年时,又和生活做斗争;到了老年,本该安享天年了,却多病缠身,不得不和疾病做斗争,常常在病床上度日。
人老思根。晚年的母亲,时不时流露出要寻根的想法。奈何生于战乱,年代久远,我们终究未能帮她了却这一心愿。有次陪母亲聊天,她喃喃地说道:我一辈子也没啥,就落了你们几个肉疙瘩(意为养育了我们四兄弟)。我再一次感受到母亲对亲情的万般眷恋,她对我们的爱和牵挂又是何其深厚!
然而,天有不测风雨,无情的病魔还是过早地击倒了母亲。一次不幸摔伤之后,虽经精心医治护养,但母亲的身体还是未能康复。在病床上煎熬了八个多月后,母亲撒手人寰,永远离开了我们。从此是:明月不归沉碧海啊!
一日闲在家中,随手拾起一本书,漫不经心地翻阅着。无意中翻到《项脊轩志》,不由得静下心,仔细地看了起来。当看到“儿寒乎,欲食乎?”一句时,耳畔似乎真的响起了母亲唤我的声音。急忙起身环顾,然而周围徒有四壁,哪有母亲的音影?片刻间悲上心头,转身掩上书本,眼前却已经模糊成一片。
回忆是另一种相聚。如今母亲和我们阴阳两隔,我只能在回忆中再次见到母亲。朦胧中,眼前又浮现出儿时的场景——母亲一边拉着我的小手,一边教我唱着儿歌:
“南墙上,一苗蒿;风儿刮,渐渐高;骑白马,拿花刀……”
母子俩人手拉手,乘着夜色,慢慢向外婆家走去……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