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幼教之花”在闻喜为啥这样红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7-29

改造农村薄弱园,建设优质普惠园,城乡集团化办园,教学一体化,破解“入优质公办园难”,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幼教之花”在闻喜为啥这样红

本报记者 李宏伟 文/图

“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放到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捉住它……”在距离县城30公里的闻喜县苗圃幼儿园裴社分园里,小朋友在快乐地开展《丢手绢》游戏,孩子们的笑声和欢呼声随着歌声在校园里飞扬。在该园的小广场上,孩子们在开展各种游戏活动,有滚筒的,有搭建木屋的等等,整个幼儿园仿佛一片欢乐的海洋。

在校门口接孩子的家长王江说,没想到在家门口,也能让孩子享受到来自城里好幼儿园的教育,对村里娃来说是大好事。

为了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城里优质园的教育,解决广大群众“入优质公办园难”的问题,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办好群众满意的学前教育,从去年开始,闻喜县教育局围绕“闻喜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学前教育改革,开展以县直公办园为主园、乡镇中心园和农村公办园为分园的集团化办园模式改革,改造农村薄弱园,建设优质普惠园。城乡集团化办园,教学一体化,有助于推动城乡各园规范办园行为、提高管理水平、提升队伍素质、提高保教质量,促进了全县学前教育健康、均衡、优质发展。

“幼有所教”

——村里有了“城里园”


绿色的操场、粉色的房屋、漂亮的教室……在这里,你感受不到这是一所农村幼儿园。这是闻喜县苗圃幼儿园在裴社镇设的分园。闻喜县苗圃幼儿园是县城师资力量雄厚的县直公办园、运城市示范园、一类A级幼儿园。因而,今年裴社分园一成立,即在当地群众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受到群众的欢迎,入园幼儿人数很快增加了不少。

“群众对苗圃幼儿园的认可度这么高,我也没有想到。这更增加了我们办好农村园的信心。”苗圃幼儿园园长郭晓杰说,苗圃幼儿园接管了裴社中心幼儿园开始集团化办园,仅有半年多的时间,要实现分园全方位的改变,压力很大,责任很大。但是大家齐心协力挺了过来,目前分园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设施改善了,教学正规化了,与主园同步开展教学活动,在裴社十里八乡已经小有名气了。

同样在地处闻喜北垣的阳隅镇,该县将原阳隅小学附属幼儿园和回坑小学附属幼儿园两所公办民营幼儿园进行了彻底的改制,变成一所农村公立普惠园,由闻喜县幼儿园正式接管,开展集团化办园。阳隅分园的成立给当地的教育注入了活力,广大群众拍手叫好。“我们就是奔着县幼儿园的牌子来的,让孩子在这里学习,就和在城里一样,而且是在自己的家门口。近一年来,孩子的变化很大。”在幼儿园门口,正在接孩子的王平好高兴地对记者说。

在该园,记者看到,天气虽然炎热,但教室里都是清清凉凉的。教师们正在给孩子们上游戏课。校园里绿意盎然,环境优雅,操场边上,各种游戏器具整齐摆放。老师们说,学校新开展的安吉游戏活动,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在礼元镇,闻喜县第三幼儿园也接管了该镇中心幼儿园,实现集团化办园、一体化教学,极大提升了这所农村园的办学实力。虽然今年3月份才开始,但是目前已经让这所中心园成了礼元镇一带家长们热选的好学校,入园的孩子不断增加。“我们不仅实行一体化办学,而且交叉上课、开展活动,让城里的孩子到农村园体验,让村里的孩子到城里园体验,这种具有新鲜感的教学活动,孩子们很欢迎,家长们也支持。”闻喜县第三幼儿园园长樊娜说。

全面提升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就必须补齐农村学前教育“硬件不硬、软件不软”的短板,这是闻喜县实施学前教育改革的初衷和目标。去年以来,闻喜县实施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模式改革,在县直公办幼儿园的主导和引领下,通过输出品牌、管理互动、理念分享、教师交流、研训联动、资源共享、捆绑考核等工作举措,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放大和增值,使各幼儿园之间理念共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品牌共建,逐步实现集团内“办园条件同改善、规章制度同完善、园务管理同规范、保教质量同提升”的发展格局,逐步破解该县“入优质公办园难”的问题,满足更多适龄幼儿接受优质公平的学前教育的需求。

目前经过前期的投入建设,该县农村园基本办园条件大幅提升,在硬件方面逐步实现城乡均衡,并且逐步开始在管理、师资、保教质量等软实力建设方面下功夫,全面提升农村园质量。


“幼有优育”

——上下联动出质量


优质公办园下乡,给乡村老百姓带来了福音,提振了乡村教育。而如何在乡村扎下根,开出幼教之花,结出教育硕果,成为检验该县实施学前教育改革、实施“优质园+”办园模式成色的试金石。

“为了做好此项改革,县教育局从一开始就制订出台精准的《闻喜县关于加强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模式改革实施方案》,从顶层设计上作好了部署和精心安排。为全县学前教育改革定调立标。”该县教育局幼教股股长李明菊说。

李明菊介绍,从整体规划原则上,县教育局结合片区联动教研区域划分情况,对县域内幼儿园整体布局进行合理规划,优化教育集团组建结构。从优势互补原则上,以县直公办园为主园组建教育集团,形成区域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带动区域内学前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从规模适度原则上,为便于管理、保证质量,在组建教育集团时,做到规模适度,确保稳步发展,取得实效。

政策有了,原则有了,干就行了。但在实施中,一些问题不可避免,比如主园和分园的管理、保育教育的方向、评价机制的落实,如何破解这些问题,县教育局也是未雨绸缪,提前作好了安排,使各园在执行中有了主调,吃了“定心丸”。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实施改革的各集团园在园务管理运行中,都是主园园长负责集团内全面工作,对集团内各分园的人员、资金及设施设备进行统一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实现优质资源的最大化。在保育教育上,集团园结合实际,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教学计划、一日活动流程等,统一培训、统一教研、统一开展活动,不断提高保教质量,实现城乡一体化管理。在评价机制上,集团园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考核办法,每学期进行一次考核;该县教育局每年对各集团的主园和分园进行捆绑式整体评价,不断提高办园水平,实现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在农村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来自城里的优质园收获了更多“接地气”的丰富资源,农村园也在开发利用身边的资源,在与家长、社区的密切合作上,有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支撑,让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焕发出了活力。集团化办园,上下联动,共同提质,同向同行,“优质园+”办园模式和一体化管理体制,引导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向农村园辐射,整体提升了农村园水平,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发展,人民群众也收获了高质量幼教带来的福祉。


“幼有优教”

——练好“内功”提实效


一年来,闻喜县直各公办园,如苗圃幼儿园、第三幼儿园、第四幼儿园、桐城中心幼儿园学前教育集团在实施改革中紧扣目标、练好内功、提质增效,呈现出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良好发展氛围,为全县学前教育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能。

苗圃幼儿园裴社分园围绕“依托乡土资源办农村特色幼儿园”将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教师们利用周边的乡土资源做出了60余种的户外活动器械和区域游戏材料,并且挖掘整理出90多种民间游戏。

“这些具有农村特色的资源成果,都是我们在调研中发掘出来的原本课程,值得其他幼儿园借鉴推广,这也是我们在家庭、社会、幼儿园三方联动基础上,探索并且逐步形成的特色园本课程。”郭晓杰说。

同时该园树立集团化品牌效应,扩大了优质幼儿园教育的覆盖面,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得到了家长的积极配合和对教育理念的认同。

桐城中心幼儿园学前教育集团自办园以来,逐步实现集团内办园条件同改善、规章制度同完善、园务管理同规范、保教质量同提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化、多样化的学前教育需求。为纠正乡村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积极开展以安吉游戏和幼小衔接为主题的片区教研活动:扶持、确立一所安吉游戏试点园,搭建了研讨交流展示的平台。同时,在尊重集团分园办园实际和文化传统的前提下,打造“一园一品、一班一品”,促进集团园品质进一步提升。

“老师一张嘴,孩子一双耳”。这是一直以来农村幼儿园的说教课程模式。孩子们缺少五彩缤纷的课外活动和丰富的游戏活动。针对这种现状,闻喜县第四幼儿园接手东姚分园后,就进行了大胆课改,改变了原有“重课程、轻游戏”的模式,创造一间公共区域活动室,室内开设了五个区域:家庭区、玩具区、图书区、艺术区以及积木区,可供孩子们轮流游戏;解决了室内空间小无法进行区域游戏的问题。户外增设了建构区、运动区、沙水区等游戏区域,并增添了玩水工具、积木等大量游戏材料,保障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同时,该园改变了农村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改变了以前小学与幼儿食堂混杂、幼儿饮食不科学的局面,将幼儿园食堂单独设置,更新分园食谱,让孩子吃得更科学、更有营养。

记者手记:学前教育的改革激活了闻喜教育一池春水,带来了城乡教育协同发展的源头活水和强劲动力。近年来,除了县直公立园开展集团化办园、“优质园+”办园模式和一体化管理体制外,该县还投资400余万元新建后宫上院幼儿园,改扩建郭家庄中心幼儿园、七里店幼儿园等4所幼儿园,使全县学前教育整体教学环境得到大的提升、教学质量得到质的飞跃,使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得到了提高,闻喜优质“幼教之花”开遍桐城大地,而且开得越来越红、越来越艳!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