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爱的能力是“给予”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7-01

现代人谈恋爱,总会担心自己先付出的爱变得廉价,得不到回应。久而久之,便开始畏惧“给予爱”,如此,婚姻便变成了一种负担。因为爱的能力是给予,而不是获得。

真正的爱情,是一种相互搀扶,而不是相互依附的关系。任何想以爱的名义拴住对方,一味索取的人,是对爱情最大的伤害。

上周和我妈视频,告诉她同事要给我介绍男朋友。屏幕中的老妈立刻展开笑颜说:“就是,总得有个人照顾你啊。”站在她的角度上,我能理解她的心情,可站在我的个人立场很难不疑惑:两个陌生人从笨拙的自我介绍开始,真的能做到用心去爱对方?还只是享受“被爱”的瞬间?

据我观察,人们喜欢的东西,包括感情,都具有利他性。当自己可能成为付出的一方,就开始期待这样做的结果是利己的。

朋友小邓和小史是一对情侣,每当他们吵架,我就能听到他俩的吐槽,中心思想都是“Ta不体谅我”。

小邓说:“作为男朋友,只会打游戏,从来不洗碗。”

小史则说:“作为女朋友,根本不懂得体贴,只会不断提要求。”

如此争吵往往会让关系陷入僵局,“连这个都做不到,我为什么要和你谈恋爱”?双方都在借爱情之名释放自私的天性。这大概也是“恋爱容易,相爱太难”的原因。

现代人谈恋爱,总会担心自己先付出的爱变得廉价,得不到回应。久而久之,便开始畏惧“给予爱”。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对于具有创造性人格的人而言,爱的能力是‘给予’,而非仅有对爱的被动接受能力。给他人以快乐、兴趣、理解、知识、幽默、伤感——把自身一切充满活力的东西表现出来并具体化。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如果谁缺乏这些品质,那么谁便害怕奉献自己——因而也害怕爱。”

好友瑾和我分享了她的恋爱感悟,她原以为在恋爱中接受才是最美好的部分。去爱了才意外发现,当想念和爱意顺利地送达对方时,自己就已经足够快乐和幸福。对方也会因自己爱的表达,清晰地感知到亲密关系的美妙。

当“给予爱”不再需要衡量计算时,我们想要的爱情也就不再仅仅是“被爱”。这时,我们都会为所爱生长更多触角,在双向的爱意涌动里,构建更深的连接。直到几十年后有人来问:你们还爱彼此吗?相爱的人都依然笃定:当然。

 (《中国妇女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