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6-08
家长殚精竭虑全心陪伴孩子,却被说成“不懂我”
“有温度”的陪伴才有效
□贾林娜
“为了你,我没有一点放松娱乐的时间”“我下班后的时间都在陪着你”……很多家长因为“陪伴孩子”感觉失去了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到头来却发现耗费了许多精力后,孩子并没有成长为自己预期的样子。这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陪伴缺少“温度”。
◆案例:妈妈殚精竭虑照料,却换来孩子处处作对
郑女士觉得女儿最近越来越不听话了,事事都要跟她对着干。这对于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孩子身上的郑女士来说,简直不能接受。郑女士说,孩子现在变得能说会道,跟她说事情,她能讲出自己的一套观点;跟她提要求,她处处反着做。郑女士说:“这孩子从小到大,我陪她的时间最长,带她出去玩、给她做美食、陪她看书写作业。没想到孩子现在跟我经常说的一句话竟然是‘你不懂我’。我这么殚精竭虑地照顾孩子,她竟然还处处跟我作对,我想不明白。”
◆建议:“懂”孩子,要从了解孩子性格开始
孩子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他们不懂我”。因为“不懂”“不明白”“不理解”而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家长声嘶力竭、苦口婆心、步步紧盯,孩子冷眼相对、据理抗争甚至采取过激行为。在孩子们看来,尽管父母为自己做了很多,但这种陪伴照顾没有温度。其根源在于家长们认为自己为孩子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并且投入不菲,而孩子却觉得父母照料自己的生活和督促学习并不是陪伴,父母没有了解过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父母与子女交流,要多说互相认可的话,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彼此保持平和,沟通会更顺畅。要想实现有温度的交流与陪伴,建议家长不妨尝试这样的方法:一是认真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说话技巧;二是跟孩子商量彼此认可的交流方式,互相了解对方的沟通习惯;三是沟通时,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特别是面对孩子在学习上出现速度慢、停顿、懒散等问题时要压制怒气,因为这类问题最容易激化矛盾;四是利用一段时间跟孩子磨合建立一套良好的沟通机制,多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逐渐形成默契,家庭氛围会慢慢变好。
(《山西妇女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