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裴旭薇时间:2022-03-25
3月22日,在我市举办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宣传活动现场,市民们认真了解节水知识。 裴旭薇 摄
水是生命之源。3月22日是第30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35届“中国水周”。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中国水周”的主题为“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围绕这两个主题,近日,记者走访了市水务局、市城市管理局,了解我市地下水超采治理、保障河湖生态流量及城镇节水等方面的情况,旨在进一步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共创美好家园。
地下水管理更加严格
运城是典型的缺水型城市。据了解,由于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全市水资源可利用量为8.1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55立方米,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资源性缺水问题尤为凸显,严重制约着全市国民经济的发展。
由于水资源的天然不足,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全市大范围开采地下水,最高时年开采量达10亿立方米左右,超过可开采量近4亿立方米。由于地下水的无序过度开采,我市已经形成汾河谷地和涑水盆地两个大型孔隙浅层地下水超采区,超采区面积达3987平方公里,其中严重超采区面积725平方公里。
为改变超采现状,我市从2019年开始实施地下水超采区治理,通过严格取水管理、加强取水计量监控、严厉查处违法取水、扩大引黄灌区面积、关井压采、实施水源置换等措施,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减少。
“我市每年地下水开采量要控制在6.6亿立方米以内,才能保证地下水资源采补平衡。”市水资源服务中心主任李星告诉记者,“从长远来看,要满足运城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还是要在节流上下功夫。”
地下水具有重要的资源属性和生态功能,在保障城乡生产生活用水、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和维系良好生态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据了解,下一步,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地下水管理条例》,通过水源置换、节约用水等措施,减少地下水的开采,达到采补平衡,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一是强化地下水管理顶层设计;二是科学做好取用水管理;三是全面加强禁采限采监管,严格地下水取水许可管理,全面排查辖区内违规取水行为;四是加强地下水台账管理,加快建立地下水稳定压采的长效机制;五是大力推进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在黄河水、地表水供水覆盖范围内的工业企业,采用地下水的,均由黄河水、地表水置换,并关闭封存置换出的地下水井,不断增加对引黄水的利用,逐步改变地下水超采现状。
“根据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总要求,未来我市在取水许可评价方面必将会更加严格。同时,希望将取水许可证作为项目审批的前置环节,根据项目产能做好水资源供需论证,并强化事后监管,减少地下水资源的无序开采。”李星表示。
河湖生态治理任务艰巨
我市自然水土流失相对严重,河湖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高标准提升汾河、涑水河流域防洪能力,加强河湖生态综合治理,是我市全面推动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具体行动。
以夏县白沙河治理项目为例,该项目自2018年实施以来,为夏县人民带来了优厚的生态福利。从此前的乱石堆砌、垃圾遍地,到如今的碧波荡漾、鸟语花香,河湖生态治理的成效显而易见。
近年来,我市的水生态环境恶化现象虽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水环境质量退化、生态功能下降的被动局面。这主要表现在:随着城区人口的增长,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严重挤占了水源涵养区、河湖湿地区、蓄洪滞涝区等水生态空间,水质污染、洪涝灾害叠加,进一步加剧了水环境恶化;由于水资源总量不足,开发利用率高,严重超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河流水量减少,天然湿地面积减少,水生态环境不断退化;全市尚未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2347.93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6.5%,土壤中的泥沙、营养盐及其他污染物,在降水过程中,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形成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
对此,我市牢固树立“两山”理念,通过控污、清淤、添绿、畅通等措施,持续完善水系结构,按照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原则,加速提质在建项目、持续开展生态补水、不断加强法治建设、有序推进水土保持、全面强化河湖长制,着力推进汾河、涑水河流域生态治理,维护河湖生态环境。
市水务局相关人员表示,到“十四五”末,全市要实现主要河流、湖泊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达到“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治理目标。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使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30平方公里,全市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85%以上。
爱水节水从点滴做起
南风集团山西日化销售有限公司运城洗化分公司是一家名副其实的“用水大户”。近年来,该公司通过节水技术改造,制度化节水,回收处理、重复利用浓水、污水等措施,大幅减少了用水量,为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并在去年被评为2020年度运城市节水型企业。
水是生命之源,一点一滴当珍惜。该企业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企业节水,就是一点一滴“抠”出来的。这样的成效一方面源自企业自发降低生产成本的动力,另一方面也是我市采取非居民用水价格调节的有效成果。
从市城市管理局节水中心了解到,我市中心城区从2020年12月起,开始推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一年多来,该制度在我市运行效果良好,许多用水单位通过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达到了节约用水的效果。
根据《关于建立健全运城市城区非居民用水超额累进加价制度的实施方案》,各类非居民用水户应依照《山西省用水定额》用水,超出定额用水的,除按计量的水量缴纳非居民用水对应类别基本水费外,超过用水定额的部分,还需缴纳超定额累进加价水费,此举充分发挥了价格机制在水资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城镇节水减排。
此外,近年来,市城市管理局节水中心在公共领域大力推广安装龙头水嘴节水器,开展中心城区公共区域直饮水机尾水排放整治工作,大力发挥市节水教育基地的日常宣传教育作用等,有力地推进了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
我们生活中使用的自来水来自哪里?在自来水厂如何加工,传输到千家万户?我们产生的生活污水去往哪里?在污水厂如何处理达标,进行排放?生活污水是否可以深度处理,再进行循环利用?近日,运城首创水务在公众号上推出了《运城首创邀您体验城市自来水的“奇幻漂流”》,围绕供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处理3个环节,带领大家线上体验城市自来水的“漂流”过程。该篇推文被大量转发和点赞,进一步唤起了市民的节水意识。
市民张佳敏感叹道:“没想到自来水运送到千家万户需要经过这么多道程序,真是千锤百炼,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节约用水,珍惜我们的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更好地造福子孙后代。”
一滴水,微不足道,但无数个一滴水聚集起来,就是可以被利用的珍贵的水资源。节约用水,需要政府、职能部门、企业、个人的共同行动,需要从点滴做起,才能创造美好家园。
节约用水,你知道吗?
3月22日,水利部、中央文明办、全国妇联等十部门在京启动《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主题宣传活动,旨在增强公众节水意识,在全社会营造节水、亲水、惜水的良好氛围。一起来了解《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都有哪些内容吧!
第一条:了解水情状况,树立节水观念。懂得水是万物之母、生命之源,知道水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控制性生态要素,明白节水即开源增效、节水即减排降损;了解当地水情水价,关注家庭用水节水。提升节水文明素养,履行节水责任义务;强化节水观念意识,争当节水模范表率;以节约用水为荣,以浪费用水为耻。
第二条:掌握节水方法,养成节水习惯。按需取用饮用水,带走未饮尽瓶装水;洗漱间隙关闭水龙头,合理控制水量和时间;洗衣机清洗衣物宜集中,小件少量物品宜用手洗;清洗餐具前擦去油污,不用长流水解冻食材;正确使用大小水按钮,不把垃圾扔进坐便器;洗车宜用回收水,控制水量和频次;浇灌绿植要适量,多用喷灌和滴灌。适量使用洗涤用品,减少冲淋清洗水量;家中常备盛水桶,浴前冷水要收集;暖瓶剩水不放弃,其他剩水再利用;优先选用节水型产品,关注水效标识与等级;检查家庭供用水设施,更换已淘汰用水器具。
第三条:弘扬节水美德,参与节水实践。宣传节水理念,传播节水经验知识;倡导节水惜水行为,营造节水护水风尚。志愿参与节水活动,制止用水不良现象;发现水管漏水,及时报修;发现水表损坏,及时报告;发现水龙头未关紧,及时关闭;发现浪费水行为,及时劝阻。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