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全国专家“会诊”乐山大佛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1-10

新华社成都1月9日电(记者 童芳 余里)1月8日,由四川省文物局组织、多位全国知名专家参加的石窟保护座谈会在四川乐山市召开,为屡屡出现“脸花鼻黑”的乐山大佛石窟“会诊”,开出了“治水药方”。

乐山大佛是世界现存最大的石刻坐佛,通高70多米,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巨大的佛像开凿在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的红色山岩体上,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美誉。然而就是这样的红砂岩山体,风化病害严重,有的岩体表面明显泥沙化,手轻轻一蹭便可能脱落。

乐山大佛景区党工委书记左小林在座谈会上介绍,因气候潮湿、雨水多、依存岩体性质等因素,长期以来乐山大佛的水害、生物病害、风化病害、修复层开裂剥落等问题突出,这些病害反映到游客眼里就是“脸花鼻黑”“流泪”“长草”“开裂”等,而这距离上次大规模修缮还不到3年。

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敦煌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们经过现场勘查后一致认为,乐山大佛存在多种病害,最主要“病根”在水患。“水的问题、内部裂隙在哪儿、防风化(凝结水数据)、用什么材料修复更好、是否建大佛阁遮起来、游客承载量极限等,都需要系统规划、分步落实,这是一个整体性工作,需要专业科研团队长期研究。”詹长法说。

四川省文物局局长王毅说,将针对系列问题“照方抓药”,对乐山大佛开展系统化整体性保护、跨领域多学科研究,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实施一批保护利用项目。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