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12-13
最近一段时间,如果你细心地观察,就会发现市区的奶茶饮品店如雨后春笋般,竞相开放。尤其是逛商场,不少年轻人的手上会端着一杯奶茶。
可以说,制作简单、口味多样、即买即喝的奶茶似乎成了年轻人生活的“标配”。特别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等火遍网络后,年轻人喝的就不止是奶茶了。
走心文案,亦能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连日来,记者通过走访奶茶店、消费者等,试图探寻奶茶走红的背后。
口味多样
有了更丰富的选择
提起奶茶,不得不说香飘飘。号称“每年销售的杯子加起来可绕地球N圈”的香飘飘,可谓奶茶界的“鼻祖”。即冲即饮、味道香甜……曾经的香飘飘,也引领了一时潮流。
而随着现做奶茶的门店越来越多,奶茶的品类也越来越多,香飘飘似乎被冷落了。
仅仅在市区万达广场,就开了十几家专营奶茶店。这些奶茶店,大部分是全国连锁,如魔杰的茶、茶百道、书亦·烧仙草,当然也有本地品牌逅骑·与茶时光,以及比较接地气的蜜雪冰城等。
这些门店推出的奶茶,口味是多种多样。以比较驰名的书亦·烧仙草为例,他们店里的“经典奶茶”,就有黄金珍珠奶茶、红豆燕麦奶茶、牛魔王黑砖奶茶等。
而且,这些门店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除了各自的镇店奶茶外,还销售鲜榨果汁、水果茶等,这让顾客有了更丰富的选择。
“80后”刘女士很钟情奶茶。在她看来,奶茶是个“调剂品”,各种各样的口味满足了味蕾的不同需求,喜欢那种唇齿留香的感觉。
消费升级
生活多了一份色彩
相较于3元一瓶的可口可乐、3元一杯的香飘飘等,上述奶茶店销售的饮品价格就显得高多了。
独特的店内设计,使得奶茶店成了打卡地。
少则一二十元,多则三四十元,一杯奶茶甚至比一碗面都要贵出许多。然而,就是这么贵的价格,可丝毫不影响人们的购买热情。
有需求,才有销售。万达广场一奶茶店工作人员表示,竞争这么激烈,可门店还在不断增加,说明确实有市场。
那么市场在哪里呢?就是一群“90后”“00后”,甚至更小的孩子。
“看到别人喝,孩子就‘眼馋’。”会给孩子买奶茶的李女士这样说,“虽然有些贵,但也不经常给孩子买,偶尔让孩子解解馋,价格能接受。”
此外,记者了解到,为了迎合年轻人的消费潮流,商家在包装上也下了功夫。另类的包装盒、印刷在包装盒上的“心灵鸡汤”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戳中了年轻人的“软肋”。
像“奶茶在手,天冷不抖”“饱满多肉,又野又甜”“高山雾浓出好茶,遍访高山,只为寻好茶”……这使得喝奶茶成了其次,享受那份独有的小资情怀才是初衷。
“说到底,还是经济社会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奶茶的火爆,只是人们消费升级的一个表现。”一奶茶店的工作人员说,“相较于凉白开,五颜六色的奶茶让人们的生活多了些许色彩和灵动。”
时尚追求
口味之外的情感表达
诸如“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快给你爱的人发52块红包,让她喝上热乎乎的奶茶吧!”等冲上热搜,在许多年轻人眼中,朋友送的、嘴里喝的已不止是奶茶了。
年轻人,奶茶的忠实“粉丝”。
“95后”王女士告诉记者,和男朋友相恋的时候,男朋友经常会给她买奶茶,爱情很甜,再有奶茶的加持,就甜上加甜了。
过生日的时候来杯奶茶;心情不好也来杯奶茶;看电影时离不了奶茶;特别的日子更需要奶茶……
由此可以看出,小小一杯奶茶,可以作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媒介,有增进感情、拉近距离的潜在作用。
“其实,奶茶背后的那份关心和在意,更胜过奶茶带来的甜蜜感。”王女士说。
走访中,记者注意到,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奶茶店,装修很考究,各种时尚元素齐聚,许多顾客会在这里“打卡”“晒圈”。
在这里,消费者并不完全是为了品尝一杯新式特色茶饮,更多的是追求一条可以“出圈”的朋友圈,或一次独特的品牌消费体验。
说到这儿,许多人应该就能理解了,诸如星巴克的咖啡、必胜客的比萨等。除了消费产品本身之外,人们更加注重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的文化、情怀、心情等。
其实,在多数人看来,奶茶的营养价值并不高,但它还是受到人们的热捧。这就说明,作为一种饮品,奶茶的作用已超越了自身的属性范畴,在让人大饱口福的同时,承载了人们更多的情感需求。
借用一句广告语,奶茶虽好,可不要贪杯哦!
记者 景斌 文/图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