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11-18
初冬是北方蟹肥膏红之时。临猗县孙吉镇薛公村紧邻黄河,昔日滩涂地满目荒凉。近年来,当地通过招商引资开发荒沟、滩涂资源,不仅大力发展生态种植,还积极拓展水产养殖,逐步形成了以薛公滩生态为核心的特色养殖格局。
11月14日,走进薛公滩阡陌纵横的螃蟹塘,随处可见勤劳的人们在喂食,一网网膏满黄肥的螃蟹,载满了丰收的喜悦。
“目前,我们薛公滩大闸蟹养殖规模已经达到了1000亩,并且注册了‘薛公黄河大闸蟹’品牌。”薛公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程俊怀告诉记者,薛公大闸蟹凭借其品相美观、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等优点,近几年在全国市场越走越俏。
滩边,山西鑫盈水产负责人李楠正小心翼翼地把爬满螃蟹的笼网从池塘内提到岸边。他告诉记者,目前,正是黄河大闸蟹成熟上市的最好时节,这两天进入笼网的螃蟹也越来越多,今年螃蟹长势好于往年。
“大闸蟹品质首先取决于养殖环境,咱们黄河滩边的水质优良、水草丰茂、饵料丰富,并且气温适宜,为大闸蟹的生长提供了优越条件。”李楠介绍,想要出好蟹,必须要有好水。2019年,从事渔产水质调节的他通过考察,发现薛公滩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在现有技术和当地村“两委”的支持下,他开启依托黄河规模化养殖“中华绒螯蟹”(俗称大闸蟹)之路。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养殖基地近450亩的蟹塘被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塘口,设有进排水系统和增氧、监控等设施。
今年是李楠第三年在黄河“种螃蟹”。经过不断发展,养殖基地的螃蟹产业已形成规模,生产实现标准化,管理日趋智能化,营销呈现品牌化。记者了解到,得益于黄河滩的“活水”资源,薛公滩本地产的大闸蟹不仅个头肥美,蟹底的颜色也呈现出亮白色,口感也有着正宗阳澄湖大闸蟹的特殊品质——肉甜。
“二月放苗,中秋前后可进行捕捞,现在一天可以捕捞500多公斤,每公斤均价达到了120元,而且因为我们的蟹个头大、品质好、肉质甜美,很多人吃过一次就会记住,回头客很多。”李楠说,3年多来,这里的大闸蟹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远销上海、北京、江苏、广东等省市。
李楠和他的大闸蟹养殖基地,是薛公村荒沟和滩涂地资源规模化和特色化开发思路的一个缩影。“既然品质没得说,那我们薛公黄河大闸蟹产业的未来一定会创造更大的市场。”程俊怀坦言,产业的兴旺,带动了薛公滩涂地有效、健康、持续发展,也为村里带来了可观的集体收入。下一步,薛公村还将持续加大对特色产业资源的现代化运作力度,守住滩涂促振兴,让更多优秀的产业在青山绿水间生根发芽。
记者 刘凯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