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山西>

【走进乡村看小康】甘泉井村:日子越来越甘甜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9-26

青山如黛,四野葱茏。一眼望不到头的核桃林里,沉甸甸的青核桃挂满枝头,仲秋时节的平定县岔口乡甘泉井村,生机盎然,丰收在望。

钢架蔬菜大棚里,58岁的村民王栓平正在采摘西红柿。专程从阳泉市城区赶来买菜的市民王吉明正把红彤彤的西红柿装进袋子里:“这里的西红柿皮薄、汁多,生吃、凉拌、炒菜口感都特别好,我已经来买过很多次了。”王栓平从藤蔓间探出头来自豪地说:“那可不,俺们村种菜,浇的是深井水,肥料是用鸡粪做的有机肥,肯定好吃啊!”

地处太行山深处的甘泉井村,曾经没有甘泉也没有井,祖祖辈辈,吃水用水全靠旱井收集雨水或者到1.5公里外的邻村挑。如今,村里打了深井,新建了3个5000立方米的蓄水池,铺设PPR管道5000米,实施自来水入户到田工程,彻底告别了吃水难用水难的苦日子。

有了水,甘泉井村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在设施蔬菜、核桃、蛋鸡养殖、农产品精加工产业上做文章,在民生环境治理上办实事,党员群众坚持“干”字当先,全村产业发展、民生事业、群众生活、乡村建设都上了新台阶。

特色现代农业是山区农村发展的方向。结合本村实际,甘泉井村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种植设施蔬菜,发展日光温室200亩,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本村及周边村农户增收。

“我们主要种植西红柿、黄瓜、西葫芦等大众蔬菜,平均亩产量1.7万公斤-2万公斤,每亩纯收入约3万元。200亩年销售总收入约800万元,纯利润约600万元,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甘泉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建平介绍,除了蔬菜大棚,村里还建了50亩樱桃大棚,发展观光采摘项目,年收入在100万元以上。

王栓平以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加入村合作社,在合作社蔬菜大棚打工,还承包了一个大棚种植西红柿和黄瓜,由妻子打理。“菜不愁卖,合作社负责销售,一年下来能收入一万多元。我在合作社干一天挣80元,一年工资能有两万多元。”王栓平说,以前种玉米,一亩地一年也就七八百元收入,“现在不出村一年就能挣3万多元,日子越过越好了。”

甘泉井村河平原蔬菜基地旁一座新建厂房内,新安装的全自动西红柿饮品加工设备泛着银光。以蔬菜大棚和旱作农业为基础,甘泉井村发展农产品精加工产业。“主要是西红柿深加工,生产原汁原味的西红柿汁。项目将在今年国庆节后投产,预计年加工西红柿约4000吨,年销售收入约2000万元,纯利润约200万元。”刘建平带记者看了村里新建的蔬菜保鲜库,“为西红柿饮品加工提供原料储存保障”。

借助惠农好政策,甘泉井村因地制宜,千方百计开辟增收新渠道。村“两委”科学规划,引导村民在村后山沟里种植优质核桃林500多亩,目前全部进入结果期,亩产鲜核桃达到2000斤。“按照每斤1.1元计算,一亩核桃收入2200元左右,500多亩年收入能达到110万元以上,年纯收入60万元左右,而且逐年在增加。”刘建平说。

村里还建了智能化蛋鸡养殖场,3个鸡舍里共有蛋鸡16万只,村民武海平负责管理。“喂食、喂水、清粪等都是全自动,我只需定时开启设备和收集鸡蛋就行。”武海平介绍,16万只蛋鸡日产蛋约8000公斤,年产蛋约160万公斤,年销售收入约1300万元,年纯利润约160万元。“而且,鸡粪正好加工成有机肥料,发展绿色循环农业。”

作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甘泉井村富起来的同时也美了起来。村里新农保新农合全覆盖,参保率达100%。网络电视全覆盖,全村540户村民家里免费安装有线数字电视。街巷硬化、亮化全覆盖,种了花草树木,安了路灯。新建农民公园和6000平方米的新时代文化广场。新建标准化公共浴室,免费供村民使用。建了污水处理站,每天能处理700立方米污水。完成户户通水冲厕所改造工程和煤改气工程……

记者在村民刘宝平家里看到,厨房有燃气灶,卫生间安装了热水器、抽水马桶、洗脸池等。“做饭取暖再不用和泥打炭,在家就能洗澡,也不用到院子里上厕所了。”刘宝平笑着说。

正在建设的太行山一号国家观光旅游公路从甘泉井村经过,给这个小山村带来新机遇。刘建平表示,未来5年,甘泉井村将重点挖掘民俗文化和红色旅游资源,利用绿色蔬菜种植优势,打造生态文化旅游乡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生态文化旅游,“甘泉井村人的日子,将越来越甘甜”。

记者高桦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