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号角连营 渐入佳境
——我市持续深化“校地合作”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08-19

记者 杨红义 张晓丽

7月31日,河津市与江西理工大学市校合作产业对接座谈会在江西理工大学召开,双方就河津市炬华新材料、宏达钢铁等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需求进行深入交流。当天,“河津市驻江西理工大学人才工作站”挂牌成立,标志着双方在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迈出关键性步伐。紧接着,7月31日至8月3日,为期4天的河津市青年人才国情研修班在江西理工大学开班,40余名青年企业家代表、企业界拔尖人才和涉企部门负责人等参加……深化“校地合作”的时代大幕,将相隔千里的各方紧紧相连。

“省校合作”是省委、省政府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的重要抓手。工作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高位推进,市委组织部统筹推进,各级各部门通力推进,深化“校地合作”整体工作初步实现了“三个新突破”。

排兵布阵,不拘一格

在政策招引上实现新突破

“市校合作,一定要抢抓机遇、自我加压,抓实、抓细、抓深,签订一批协议、引进一批人才、落地一批项目、销售一批产品,努力实现人才共享、互利共赢!”8月4日,在市委召开的“深化市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工作推进会上,市委书记、市委深化市校合作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丁小强的话,再一次将深化校地合作推向了新阶段。

认识上有高度,行动上有力度。全省深化省校合作工作专题会议召开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学习传达,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7月2日,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通过工作方案,明确了深化市校合作的工作目标、合作载体和有关要求,同步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相关市领导组成的领导组,高位推进各方面工作。以此为牵引,市委组织部统筹推进,全市各级各部门分工协作,推动校地合作持续深化。

用优惠政策吸引人才,用“真金白银”留住人才,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为使各类人才在运城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尽展其才、建功立业,我市不拘一格,在创新创业、激励保障、生活待遇等方面出台了26项优惠政策,包括对引进的高层次、高学历、紧缺急需人才,给予创业启动资助100万元至500万元,免费提供创业办公场所、贷款担保;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给予10万元至200万元的一次性安家补贴及每人每年2.4万元至24万元的人才津贴,并在职务职级评定、职称评聘、编制管理等方面提供优惠;为高层次、高学历、紧缺急需人才在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保障,让各类人才更好地选择运城、扎根运城、奉献运城。

“好钢用在刀刃上”。作为财力并不充裕的人口大市,我市的招引优惠政策下血本、出真招,也正在产生实实在在的成效!

多方联动,同心同向

在基地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白山黑水,孕育求实创新吉大魂;夏雨春风,铸造艰苦奋斗考古人。”8月9日下午,烈日当头,在夏县师村遗址——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山西运城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一个个口字型探方前,学生与工人“搭档”,认真地进行着洒水、刮面、铲土等考古作业。

其中,一处编号为T1539、T1540的探方里,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团委副书记、考古班团支书温景超拿着手铲,在刚洒完水的地上,仔细地刮面。“你们看,从土方的立面刮下去,能看到深灰、黄不同颜色的土质,说明它们是不同地层,形成于不同年代。而在土方里,这块区域的土质土色明显不同,土质发硬还有白色的掺杂物,很有可能是建筑材料。因此我们推测这里曾经是建筑物基座。”温景超一边刮面,一边介绍说,“我是7月31日来到夏县开始暑期实践,接下来的大三第一学期也将在这里学习和生活。短短一周时间,让我深刻感受到书本上知识学得再好,实际应用中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这个基地目前是全国高校中规模较大、设施齐全的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现有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38名学生在这里边实践边学习,每天早上6点至10点半、下午4点至7点实习,其余时间上课、整理探方数据。”山西运城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主任方启说,“非常感谢运城市各级党委、政府在用地、用人等方面的支持和协调。下一步,基地将充分利用研学、教学资源,与运城博物馆、运城中学、康杰中学联系,深化校地合作。”

深化校地合作,具体抓手是与高校共建“12大基地”。采取多路同时开进、多方同向联动的方式,紧紧围绕“一区两城三强市三高地”建设的产业需求、人才需求、技术需求和项目需求,结合高校的优势学科、科研方向、科研成果等,着力打造体现运城特点、紧扣中心工作、作用发挥突出的基地。

目前,我市共与72所高校达成合作意向242个。其中,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44个,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13个,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29个,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31个,智库合作基地16个,高校优质生源基地23个,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基地16个,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19个,高校干部人才培养基地7个,校友招商引才基地14个,高校农产品供应基地16个,技能服务人才培养基地14个。在建设“12大基地”方面,全市已签约合作协议27个。

前瞻谋划,深耕细作

在人才培育上实现新突破

8月9日,在闻喜县科学技术协会的一间办公室里,云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张杰正伏案准备一期以“百年奋斗路 启航新征程”为主题的党史课。这也是他第二次为闻喜县科协全体党员干部讲党课。

“我是闻喜县礼元乡人,所学专业为政治学,实习期间,除了讲党课,主要工作是对单位公众号的科普文章进行文稿编辑和校对。”张杰说,“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发现学到的知识远远不够,服务家乡的能力远远不够,感觉肩头的责任更大了,担子更重了。”

和张杰一样,今年暑期在闻喜机关事业单位实习的学生共有54个人,其中12名是硕士研究生。此外,还有87名大学毕业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训。闻喜县人才办主任张晓波说,“这些学生自7月15日至8月15日,在闻喜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实习。其间,他们还要去陈家庄红色教育基地、宰相村、城西产业园区、东窑村等处,实地了解闻喜文化和发展前景。这几日,学生暑期实习即将结束,县里按照本科生1000元、硕士研究生1500元的标准,共发放14.2万元的生活补贴。”

据介绍,闻喜县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在资源配置、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毕业生就业创业等方面提供资金保障;在建设24套人才公寓的基础上,与县内6家商务宾馆签下租赁协议,全力为人才落地提供坚实后勤保障。下一步,该县将以“12大基地”建设为抓手,聚焦钢铁、镁合金、玻璃等特色产业,进一步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大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创业、技能服务人才培养等重点工作,不断强化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智力支撑。

深化市校合作,人才培育是关键。

筑巢引凤,着力“引进来”。市委前瞻性谋划布局,部署开展市直事业单位引进高素质青年专业人才计划,组建专班赴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38所高校开展政策宣讲、引才推介。目前,人才引进工作已基本完成,共选聘引进高素质青年专业人才147名。同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理念,赴深圳大学召开柔性引才(深圳)座谈会暨成立运城市驻深圳人才工作站授牌仪式,累计收集高端人才意向329个;结合“12大基地”建设,吸引高校大学生到运城实习实训、就业创业、接受红色教育、开展国情研修,为运城长远发展积蓄后劲和力量。

“借鸡生蛋”,着力“走出去”。重点围绕运城的14个精品劳务品牌,与校方积极对接,收到明显成果。截至目前,“面都永济”已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达成合作,已输送30余人,目前正在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对接;“古耿鲁班”目前与江西理工大学、武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等高校对接达成初步意向;“阳城卤肉”正在与中国地质大学进行对接;“芮城锁业”与西安汽车科技学院合作,已输送217人,目前正与华中科技大学进行对接;“吕孝堂”与聊城市财经干部学校达成合作,已输送120人,目前正与武汉大学进行对接……

风鼓云帆航道阔,长风破浪正当时。下一步,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我市将把工作重心放在“锻长板、补短板、求实效”上,以推动发展为原动力,以政策扶持为助推器,以项目共建为着力点,以目标考核为指挥棒,上下求索,久久为功,推动市校合作向纵深发展,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和智力支撑。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