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老典型 新征程——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杜德建新时代的新作为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08-19

记者 游映霞

20世纪80年代起,20多岁的永济市卿头镇农民杜德建陆续创办了全国首家农民家庭图书馆、《科技兴农小报》、农民夜校,把科技之花播撒在农村,并因此进入大众视野。作为全国唯一的农村青年代表,杜德建出席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研讨会;作为全国唯一的农村教师代表,杜德建赴京参加过“中国杰出青年理论研讨班”。

在新时代,面对曾经的光环,杜德建这个老典型不骄不躁,牢记初心,开启了新征程,作出了新贡献。2019年,他受邀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2020年,他被评为运城撤地设市20周年杰出贡献人物代表,被授予“国家文化建设贡献人物”“红色文化贡献人物”等称号;2021年“七一”前夕,他被评为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

知识“送餐”在路上

近年来,60多岁的杜德建重操旧业,主动带农业科技类书籍、报纸深入田间地头考察,为庄稼把脉会诊,给农民提供“送餐”服务。

今年7月,杜德建用手电光一照,看到玉米叶上有虫咬现象,发现重要害虫双斑萤叶甲。这种虫个头极小,不仔细看发现不了。杜德建回去仔细钻研,告诉大伙儿用什么药去治,再和相关部门联系,把方法、经验推广到农科站、肥料店。

“这里农技书籍种类多不说,解决不了的种植、养殖、农机问题,杜德建会帮我们继续琢磨,并提供‘一条龙’服务。”多年来,周边村民都乐意到杜德建的农家图书馆学习求教。

前几年,邻村的樊巧玲改种小麦为夏黑葡萄,干了3年,产量低不赚钱,之后她到杜德建的图书馆恶补科技知识,一番苦学,现在种的夏黑葡萄“果大、肉厚、汁甜”,客商抢着收购。西卫村的陈东会种了5亩小油桃,得空就去杜德建的图书馆“进修”,现在地里的油桃甘甜又高产……

上世纪九十年代,杜德建将创办的《科技兴农小报》免费赠送给群众,现在他仍在不断接触新事物,并推出了升级版的服务——借助网络把养殖知识、种植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发到微信朋友圈及相关群里。家庭图书馆建设也有了新动作,杜德建今年自掏腰包又购入了两台电脑,让家庭图书馆与互联网紧紧联系到一起。

今年暑假,杜德建为青少年开辟绿色通道,在图书馆配备了少年书架、儿童专柜。有的孩子悄悄在书本夹页留下纸条,“杜老师,您的图书馆真好”“杜老师,我下次还来”“杜老师,我经常来图书馆可以吗?”

有位作家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句话,杜德建一直很喜欢。他说,无论什么时候,也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坚持把图书馆办下去。

农技培训“一对一”

杜德建所在的卿头镇张坊村有20家贫困户。“各有各的致贫原因,各家都有各家的特殊情况。扶贫要顶事,就得有挠痒痒一样的精准,你抠的不是最痒的地方那就不行。”采用一对一模式,杜德建展开了对贫困户的农技培训,“给困难群众送米面油粮,能解决一时,但解决不了根本。给贫困户造血,就是要让他们不光有信心,还要有办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是关键”。

杜德建积极联系相关部门,找到运城的劳务公司给南方输送本村的劳动力。他采用年轻时“农民夜校培训”的办法,开展扶贫技能培训。“虽然没有年轻时有精力,但办法和经验都更为丰富了。”杜德建在家庭图书馆开办的培训班也细分了专业,贫困户可以选择参加家政培训、厨师培训、实用科技培训等。

张坊村的贫困户杜九民最明白杜德建怎样精准“抠痒”。2018年,永济信用联社董村分社赠给张坊村一台榨油机,杜九民主动“请缨”,承包了榨油机。但榨油涉及不少环节、技术、方法,油到底怎么榨,只有生产工具,没有技术,大家都很伤脑筋。

杜德建得知情况后,从图书馆里找出好几本榨油实用技术书,拉杜九民一起学习探讨,就像给他开了个定向的培训班。杜九民边学边干、现学现卖,还真就掌握了全套榨油技术,榨油店吸引和服务着十里八乡的村民,收入增幅很大。

“人不能总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必须要立足新现实、发现新问题、解决新矛盾、作出新贡献。”杜德建说,“党和国家给了我许多荣誉,只有帮助更多的人才能对得起这些荣誉。自己也想过要放慢脚步,过得舒适轻松一些,但这些荣誉不允许我有丝毫的懈怠,时时激励我不断前行。”

文化赋能不歇脚

近年来,张坊村村民都愿意称杜德建为“农民诗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杜德建在他的全国首家农民图书馆里,一边钻研农技知识,一边欣赏和学习《光明日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数十种报刊上所刊登的诗歌,而且每每读到好诗,他就剪下来贴在本上,这样的剪贴本他有30多本。

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杜德建心潮澎湃,创作和发表了人生的第一首诗歌。此后,每逢重大事件、重大节日,杜德建必有诗歌问世。多年来,他精心创作诗歌180余首,拿了10多个金奖。在他家里,光是写诗打草稿用的16开本子,就有300多本。

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考察,他提笔写下《汾河水哗啦啦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他连续写了10余首抗疫诗歌,其中两首《今天向昨天致敬》《你脸上的口罩》摘得中国社会群众歌曲创作艺术活动展评金奖;今年3月份,他创作的诗歌《一掬延安土》在《盛世华诞 党在我心——中国文艺界庆祝建党百年文艺创作》中获得铜奖。

杜德建的诗作连续登载在《中国教育》《山西日报》《运城日报》等报刊上,有人评价他“出口成章、下笔成诗”。杜德建的诗契合实际,也有气势,读起来朗朗上口。写了诗,杜德建习惯发在微信朋友圈。起初只是抒发自我感情,时间久了,朋友圈的“粉丝”往往会留言“催稿”。熟悉他的朋友评价说,“看来杜德建是把办图书馆的精神拿出来写诗了”。

如今,杜德建每年都会为家庭图书馆订购《词刊》《诗刊》《广播歌选》等专业杂志。他还在图书馆为孩子们讲解诗词基本常识,举办诗歌朗诵、演讲活动。“希望这些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的诗歌,能够更多地影响身边人,让他们从中获取更大的力量。”杜德建说。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