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8-06
记者 张晓丽 通讯员 张秀峰 姚中吉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夏县水头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小切口”入手,全力解决群众的困难事、烦心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急民之所急
“如果没有镇党委、政府紧急支招,协调处理,后果难以预料啊。”回想起7月初,小张村深陷阵阵恶臭和层层苍蝇“十面埋伏”的景象,该村党支部书记赵振国至今心有余悸。
2018年,夏县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十二场落址小张村村北,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沼液是有机肥。每年麦收秋播后,村民便用沼液浇地。这样既能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粮食产量,又能节省投资。
今年6月18日,村民开始引沼液浇地,这是小张村首次使用沼液开展夏浇。“一方面是因为夏天天旱,土地需水量大,另一方面是通过高温曝晒,对沼液中有害物质进行充分稀释、蒸发。”赵振国解释说,“考虑到沼液气味影响,往年都是距村400米开外才能使用沼液,今年,应村民需求,村里专门将面积扩大到300米开外。”
6月28日,小张村沼液浇灌作业基本结束。可就在5天后,令村民意想不到的是,从村里到地里,从大街小巷到堂前屋后,到处飘着难闻的臭味,到处是密密麻麻的苍蝇。当天上午,赵振国就前往镇政府求助。
“当前,首先要做的就是稳定群众情绪。要立刻拿出办法,采取措施杀菌灭蝇。”到小张村实地察看后,水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志久立即联系相关单位,寻求既安全又快速的灭蝇方法,最终商定,用药物进行环境修复。
当天,从镇政府出来,赵振国就在农资商店买了灭蝇药,组织专人逐户逐巷进行喷洒。经过4天的连续作业,小张村重回到鸟语花香、清风阵阵。
想民之所想
站在坡底村村口,自南向北向村里望去,新修的8米宽、400米长通村路平平展展,两侧冬青、法桐等苗木错落有致,仿佛在列队迎接每一位路人。
然而,在今年6月份之前,这条路还是坑坑洼洼、颠簸难行。这段进村路的改造,可以说是一波三折。早在几年前,坡底村进村路改造工程就多次被提上议程,但因缺乏资金未能实施。2019年,镇政府好不容易争取到县交通运输部门的专项资金,计划于2020年施工,但按照规定,交通运输部门只能负责4.5米宽的道路铺设,其余费用需村里自筹,无奈再次搁置。
今年,坡底村修路的事儿有了转机。原来,水头镇曾因移民项目支持,大力发展日光温室种植,经多次考察验收,被给予较高的财政绩效评价。基于这份拿得出手的成绩单,镇领导“借梯上楼”,硬着头皮,蹭着脸皮,为镇上几个村子争取到更多水利移民项目专项资金。坡底村就是“幸运儿”之一。
“投入34万余元,6月初开始动工建设,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就全面完工。”坡底村村委会主任裴文学说,“我们村距水头工业园较近,村民土地大多流转给格瑞特葡萄酒酒庄,用来种植酿酒葡萄。这条路修好了,大家去附近工业园上班,真是太方便了!”
忧民之所忧
去年的一天,水头镇人大代表接待日,水头村村民吴定国向李喜财代表反映,他和本村共10户村民家的耕地被污水浸泡,无法正常耕作。
得知情况后,张志久立刻赶往现场了解情况。原来,水头镇部分耕地被淹,是因为2017年,原直排涑水河的水头工业园生活污水出水口被商砼封堵,导致管道中段受压过大被撑破,污水横流殃及周边耕地。
“镇政府在2017年就着手筹建污水处理厂,2019年3月开工建设,但是到了5月,全市河长制会议对水治理提出新标准,要求所有排入涑水河的水质必须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张志久说,“从一级A到地表V类标准,对污水处理的技术设备要求大不一样,污水处理厂建设方案也须作出更大调整,竣工运行被迫再次推迟。”
作为权宜之计,水头镇立即协调相关部门,先把被封堵的管道口挖开并疏通,再利用现有污水管网接入污水处理厂先行存储起来。随后,水头镇向县里争取到20万元,用于补偿10户农户两年的损失。
加快建成运行污水处理厂,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在水头镇党委、政府的推动下,项目快速完成可研、选址、招标等环节,于去年8月开工建设。水头镇组织协调一期主体建设和二期设备安装工程交叉施工,将原定工期缩短了3个月以上,于今年5月全面竣工。随着水质分析化验室的建成投用,这个总投资2800万余元、日处理污水2500立方米的水头镇污水处理厂将全面运行。
“截至目前,水头镇共为群众办实事36件。下一步,我们将沿涑水河两岸堤坝,打造一个集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绿色长廊,争取把这件实事办好,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在水头镇污水处理厂西北角的一处混凝土水槽旁,张志久兴奋地说。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