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娱>

婚姻题材电视剧金牌编剧王宛平:

女性最重要的是完善自我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8-05

□宋说

电视剧《我是真的爱你》正在热播中。该剧视角新颖地聚焦了女性“生育”话题,剧中大女主萧嫣(刘涛饰)不断输出的金句台词犀利真实,引起观众的强烈共情。这个“30+大龄女青年”既没有陷入急于嫁人的焦虑,也不曾被社会磨平棱角。该角色充满“母女档”编剧丁丁和王宛平对社会现实的观照。近日,编剧王宛平谈了她创作的几位“30+大龄女青年”和她心中对独立女性的定义。“希望这部剧能与现实相呼应,也希望女性之间更团结,更能互相体谅,共同进步”。

新剧聚焦育龄期女性


问:《我是真的爱你》聚焦了丁克、全职妈妈、职场妈妈,您以很多笔墨呈现了女性生育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反映出女性生活的一个真实痛点。您是如何有了呈现女性生育话题的灵感?

王宛平:这部剧的编剧是丁丁,我只是作为第二编剧,做一些技术性的辅助工作。这部剧的源头其实来自出品人的一个创意,编剧丁丁作为一个“85后”编剧,在这部剧的3个女性角色中融入了她对同龄女性的关注,特别是职场女性面临生育问题的种种压力。她非常希望能引发社会对育龄期女性的关爱,也希望女性之间更团结,更能互相体谅,共同进步。

问:剧中3位女主角都有性格鲜明的男性角色与之匹配,在编剧丁丁的创作中,这部剧中的男性角色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王宛平:编剧丁丁并不想把女性题材电视剧中的男性角色当工具人处理,也不想将男性角色作为陪衬女性角色“伟光正”的背景板,她希望剧中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存在的必然性、丰满性,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发展线索。

编剧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问:近两年,女性题材的电视作品一直呈霸屏之势,您和编剧丁丁在创作《我是真的爱你》剧本时,如何做到令观众眼前一亮呢?

王宛平:对于创作者来说,跟风是没有出路的,写作时坚定信念是必要的。编剧丁丁和我在创作这部剧时,是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融入人物,并没有更多考虑如何讨好观众。观众眼前亮与不亮,也并不取决于编剧,电视剧是一个综合艺术,编、导、服化道、美、摄、表演,缺一不可。

问:您被称为“婚姻题材金牌编剧”,创作完这部更细耕于女性生育话题的剧,对您来说有怎样的突破?

王宛平:很尴尬,这部剧我付出很少,只是作为资深编剧给予一些技术性建议。其实这部剧从创意,到人物,到故事,到主题,都是编剧丁丁所思所想。

问:您拥有《幸福像花儿一样》《甜蜜蜜》《金婚》《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多部长时间流传经典作品,只要您在就像是对好故事的一种保障,您如何保持这种旺盛的创作力?在创作上您有哪些准则?

王宛平:这个不敢当,保持创作力确实也没什么捷径,就是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吧。每天上午是我的最佳工作时间,而且我阅读面比较广,历史、科幻、破案都在我的阅读范围。一定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有兴奋点,才有创作热情。我的创作准则就是真诚,真诚地面对生活和写作,不要写违心之作,那样会极大地消磨写作热情。

事业家庭孩子同样重要

问:工作与家庭的交织,令很多现代女性焦头烂额,还有很多女性难以做到思想意识的自我觉醒,您认为怎样才是真正的独立女性状态?

王宛平:我以为所谓独立还是指的是自我意识,不要依赖外部环境,这个环境可以是长辈、上级、男人或女人,甚至可能是陌生人。

女性面对的生育压力使女性比男性有更多的人生困境。在工作与家庭矛盾中,如何取舍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告诉你,选A或者选B。总之,没有什么良方会告诉你如何鱼与熊掌兼得,人总是在困境中选择并前进,人生如此。

问:您年轻时候的年代和现代社会来比,您觉得您经历过的自我挣扎和痛苦,当代女性身上依旧还在发生吗?在您看来当代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是苛刻的吗?

王宛平:我的青春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度过,比起当下年轻人毕业即将自己抛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的青春确实要单纯许多。我认为当下女性的生存状况比起从前只能说更严峻,也不只对女性,对任何人都是一样。

问:您曾经分析过《我是真的爱你》这部剧的名字,您说剧名中的“你”,代表了事业、家庭、孩子等。那么在您看来,这些对女性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王宛平:我认为三者同样重要,只是在人生的某些艰难阶段,三者雨露均沾很难做到。我认为,这部剧想告诉大家的是,在女性的一些艰难阶段,当她面临取舍的困境时,她需要关爱和支持,这个支持是家庭的,也是单位的,也是社会的。但女性最重要的永远是完善自我,当你自身强大时,才能去争取所有你想要的。(《齐鲁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