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8-04
记者 邢智轩
调解现场(资料图)
市民唐先生在走进运城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之前,还在犹豫怎么和工作人员说自己的事情,事情说了钱能不能要回来,钱要回来是不是还要给工作人员一些费用?
在说出自己的事情后,中心的工作人员耐心地解答了唐先生的疑问,并再三告诉唐先生,所有的调解不收费,借出去的钱拿到后也不会收取任何费用。了解清楚后,唐先生对中心工作人员竖起大拇指,并回去收集相关证据,准备申请调解自己的事情。
运城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运行多半年来,以“办好群众小事、服务平安大局”为理念,从小事细处入手,实现对矛盾纠纷一窗受理、一站调处、一地化解,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坚持大融合
搭建矛调化解阵地
今年5月8日,市民许某某因合同纠纷来到市矛调中心寻求帮助,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与其所在的高家垣社区联系,了解案情并共同化解矛盾纠纷。经过多次沟通,许某某拿到了2万元钱,并解决了遗留问题。此案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采用多元联动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法、分开调解法、换位思考法等,形成了“联动调处息干戈,多元化解止纷争”的良好局面。
要想把化解矛盾的阵地建在“群众家门口”,让群众少跑路解难忧,就必须整合资源、融合功能,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运城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实行“6+X”建设模式,集信访受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法律援助、法律咨询6项功能于一体,拓展公证、司法鉴定、专业行业调解“X”服务职能,通过统一窗口受理、共享调解场所、融合调解力量、汇集专家资源,实现调解资源集约化供给,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调解服务。同时,实施“三团+六员”入驻模式。“三团”即律师咨询团队、保险纠纷调解团队、医疗纠纷调解团队,“六员”即信访接待员、立案审查员、案件分流员、专职人民调解员、行专调解员、档案管理员。中心采取集中常驻、轮换入驻、随叫随驻三种模式入驻,专职人民调解员、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员、律师、公证人员、法律援助人员等公共法律服务人员集中常驻,法官、仲裁员以及相关部门人员、心理咨询师等轮换入驻或随叫随驻,形成矛盾调处大合力。
坚持高标准
规范矛调运行模式
2020年12月23日上午,患者韩某因医疗纠纷多次与某医院协商未果,来到市矛调中心后,中心指派市卫健委、医疗纠纷调解团队、律师联合调解,经五次调查掌握情况后,连续召开两场调解会,调解员采用“八步调解法”,通过与医患双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沟通和协商,为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起到了推进作用。
不但要把群众的烦恼化解掉,还要化解好。运城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实行“受理+分流”的办理模式,让矛调中心的运行更加规范、更加高效。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中心按照“分类受理、归口办理、协同处理、闭环管理”机制建设要求,建立“三簿一卡一台”运行管理制度,“三簿”即来信来访登记簿、调处化解登记簿、分析研判记录簿,“一卡”即矛盾纠纷分流卡,“一台”即点员台。信访接待窗口对群众反映的各种矛盾纠纷进行登记分流;相关责任部门对分流的矛盾纠纷实施归口调处;对调解不成的矛盾纠纷,引导当事人通过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裁决、诉讼等其他合法途径解决,简易纠纷可直接在人民法庭与仲裁快审速裁庭解决;对重大疑难纠纷由相关部门联动联调予以解决;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岗位依群众需求予以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实现对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多元化调处、全链条解决”。
同时,中心加强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效对接,建立完善组织联建、业务联帮、工作联动、服务联合的“三调四联”机制,即坚持“调解优先、诉讼兜底”贯穿始终,完善诉调联动机制;坚持“分类统筹、归口调处”贯穿始终,建立政调联动机制;坚持“能调则调,多调少罚”贯穿始终,建立公调联动机制,对重大疑难纠纷和群体性纠纷实行联合调处、联合督办,努力把中心打造成为回应群众诉求的服务站、化解矛盾纠纷的终点站。
坚持勤总结
建立“个案+分析”研判机制
调解工作考验的不仅仅是工作人员的耐心,还有对法律法规和调解方法的运用等等。
市矛调中心运行以来,建立了矛盾纠纷调处“个案+分析”研判制度,并建立健全周汇报、月分析、季研判工作制度,对倾向性矛盾纠纷、重大矛盾纠纷进行分析研判,准确把握矛盾纠纷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对矛盾纠纷预警提示。每月对近期咨询较为集中的事项进行分析研判,并请律师对有关案件进行点评。每月对近期受理较为集中的案件的定性分类、调处技巧、调解方法、存在问题等进行分析研究,形成分析材料,然后通过交流、讨论、点评等互动形式,对这些案件的成功之处、存在瑕疵、如何调处得更好等进行深入探讨,最后形成指导性意见。通过分析研判,不断提升调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进一步提升调处化解工作质量和水平,市司法局组织全市重点乡镇矛调中心专职人民调解员,从5月7日起至10月29日分批到市矛调中心进行跟班轮训。培训围绕矛调中心日常管理、案件分流、调解技巧、人民调解文书制作、电子案卷制作与管理等进行授课。
市矛调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从2020年12月15日至2021年7月底,市矛调中心工作人员先后电话接访4000多次,去电沟通2800多次,现场接待群众700余人次。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