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06-11
新绛县退休干部支怀龙:崎岖山道变通途
“自北向南出门就爬坡,从东到西抬腿便翻沟。”这是我年轻时候经常听到乡亲们念叨的一句话。我的家乡横桥镇支社村地处峨嵋岭,沟坡纵横,复杂特殊的地理环境给交通造成了太多的不便。早年间,由此引发的人车翻沟坠崖事故时有发生。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村与邻村之间连自行车都推不过去,只能隔沟相望,站在沟边互相喊话的场景令我久难忘怀。
如今,山沟架起了桥梁,村村铺通了油路,连巷道胡同都作了硬化。过去我们进城,尽管只有几十里路,但得花费整整一天时间。现在百姓富裕了,家家有车,去县城办事一两个钟头便可打个来回。乘坐高铁去太原、西安,当天即可往返,安全又方便。记得小时候一遇上下雨,路上泥泞湿滑,脚上绑个木屐,“踢踏、踢踏”还觉得挺得意,如今不管风霜雨雪,谁还穿雨鞋呀,早撂进收藏室了。
新绛县教育局退休干部尚文元:城乡学校换新颜
每当看到学生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读书时,我就浮想联翩,感慨新绛教育翻天覆地的变化,心里久久难以平静。
过去的校舍多为低矮的旧瓦房。黑板是水泥抹的,桌凳是用砖垒起来横担一块木板,教具仅为1块水泥黑板、1支粉笔、1根教鞭,照明用的是煤油灯,取暖用的是土炉子。
如今的校园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教学楼、公寓楼、实验楼、图书楼、餐厅错落有致,“互联网+教育”走进城乡学校,校园网、云课堂、计算机、录播室等现代化手段应用到教育教学之中。党建立教不断创新,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新绛高考达线率连续多年居全市前列,190余名学子先后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中考成绩跨入全市第一方阵,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多次亮相央视舞台,新绛教育已成为叫响河东、名扬三晋、享誉全国的一张亮丽名片。
新绛县泽掌镇光村党支部书记薛增禄:文化名村展新姿
光村有3000多年的辉煌历史,民俗文化底蕴深厚,留存多座明清建筑、大小四合院,以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胜寺,形成了该村独树一帜的传统文化。
但是古民居毁损严重,古庙宇亟待抢修,散落在民间的珍贵实物亟待保护……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们对文物古迹进行了修复,完成了对福胜寺的保护性修缮工程,使福胜寺恢复了昔日容颜。
如今,光村遗址已成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村被命名为“中国传统村落”“山西省最美旅游村”。光村绽放着灿烂的光芒,像一颗明珠巍然屹立在三晋大地。
暮春时节,光村成片的玫瑰花争相开放,一时间这里成了花的海洋,成了游客踏青的好去处。今年我们举办了首届文化旅游节,游客观古民居、拜福胜寺、赏澄泥砚、游玫瑰园,5天时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
绛县绛州澄泥砚研制所所长蔺涛:文化振兴我当先
绛州澄泥砚是新绛县特色传统手工艺术珍品,自中唐起,历代皆为贡品。但由于历史原因,其制作工艺于明末清初失传。1986年,我和父亲开始挖掘恢复绛州澄泥砚的制作工艺,数十年如一日,终于使失传数百年的民族瑰宝重放光彩,其精品被多家博物馆收藏,我和父亲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绛州澄泥砚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绛州澄泥砚6次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5次荣获中国文房四宝行业最高荣誉“国之宝”称号。绛州澄泥砚研制所被确定为“山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9年,绛州澄泥砚被时任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赞誉为“山西三宝”之一。
目前,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的中国绛州澄泥砚文化园已初具规模。在此基础上,我们力争把绛州澄泥砚研制所发展壮大成有规模、有档次的民族文化产业基地,为我省的文化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