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1-12
□记者 孙芸苓 文/图
近日,在藏家蒲先生家里,记者看到一对晚清民国时期的粥罐。这对粥罐非常完整,两个盖、四个提纽都完整无缺,实在是难得。
据蒲先生介绍,这对粥罐是他十多年前在古玩城一家店里看到的。他当时就被这对精致小巧的粥罐吸引住了,和店家几番讨价还价才收为己有。在当时,对工薪阶层的他来说,花了不少钱。
蒲先生把粥罐小心拿出,记者仔细观察,这个粥罐色彩淡雅,是釉上彩,画片内容是“羲之爱鹅”,画面色彩雅致漂亮。粥罐盖上的纽完好无损,还是黄色的釉。
如今,晚清民国时期的冬瓜罐、将军罐、粥罐和帽筒、笔筒等都受到藏家的青睐……这些瓷器中的“老古董”也越来越珍贵。
蒲先生介绍说,一般粥罐的画片都是以蝙蝠、鹿、灵芝、花草等图案为主,有福禄寿、吉祥如意等美好寓意。像这样以“羲之爱鹅”为主题的人物画粥罐比较少见。这个粥罐上还有一面是书法,落款清晰,还有底款。蒲先生说,他还没有仔细研究,如果是有点名气的作者写的,那就更有价值了。
蒲先生介绍,羲之爱鹅,是明清和民国的瓷器常见纹饰“四爱图”之一。这来源于王羲之几个爱鹅的故事。传闻王羲之喜爱养鹅,通过观察鹅的神态,将其逐渐融入书法艺术之中,所写的鹅字一笔而过,称为“一笔鹅”。
据说,会稽有一个老妇人养了一只鹅,叫得好听,王羲之想把它买来却没有买到,就带着亲友前去观看。老妇人听说王羲之要来,就把鹅宰了煮好,准备招待王羲之,王羲之为此叹息了一整天。
山阴有一个道士,养了些好鹅,王羲之前去观看,心里很是高兴,坚决要求买了这些鹅去。道士说:“只要你能替我抄写《黄庭经》,我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王羲之高高兴兴地抄写完《黄庭经》,就用笼子装着鹅回家了,觉得很快乐。李白有诗《送贺宾客归越》就提到了这个故事:“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记者在蒲先生家中博古架上还看到一些收藏品,其中有一部分是瓷器。“这些都是过去留下的物品,在今天很是珍贵。”蒲先生笑言。
在博古架中间,记者发现,有一类似圆柱形状的瓷器,造型非常可爱。瓷器表面还画有清淡色彩的图案,其中“小鹿奔走”“蝙蝠飞翔”等图案栩栩如生。
蒲先生说,这是帽筒,鹿是“禄”的谐音,寓意“福禄”;“蝠”是“福”的谐音,寓意“福气”。
蒲先生介绍,这对粥罐,应该是当时人们的常用器具。旧时,人们将煮好的粥盛入罐内,再将绳子穿过粥罐两边对称分布的四个提纽,可来回提拿。这个粥罐应该是当时文化人家里用的,比较讲究。
看着那一对精致的粥罐,记者感慨,以前的慢生活真是优雅。记者仿佛能想象到,一个妙龄少女提着这样精致的粥罐,给长辈去送粥,衣袂飘飘,粥香飘逸,那是怎样一幅温暖且优雅的画面。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