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0-12-11
《三字经》中有一小段话:“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说的是唐代刘晏七岁的时候“举神童”,被授予了秘书省正字的官职。这里所说的“举神童”,指的是中国古代专门选拔神童的科举项目——神童举。
神童举也叫童子举、童子科等,是专为选拔神童所设立的科举项目。神童举虽然是在唐朝初年设立的,但其源头可追溯到汉代。《汉书》记载,汉初萧何草创汉律时规定:“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这就是一种通过考查书本知识和书写能力,在学童中选拔官吏的考核制度。《文献通考》中有:“汉法孝廉试经者拜为郎,年幼才俊者拜童子郎。”说明汉代在察举选官的基础上,会有针对性地推荐一些少年有才的士子为童子郎。一些早慧的儿童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早早步入了仕途,比如《后汉书》记载,十二岁的谢廉和赵建,因为“各能通经”而被推荐为童子郎。到了南朝梁时还有“童子奉车郎”,可算是汉代童子郎的沿袭。
唐朝初年,神童举的制度还不够完善。考试的方式、要求和内容并不明确。童子还可通过举荐而被征召,有很大的随意性。如《大唐故李府君墓志铭》中记载,李景由“在总丱(zǒng guàn,指童年),应神童举。高宗亲自召见,因上便宜十余事,兼诵诗雅,音动左右,听者竦然。”面试的内容不仅有时政,还包括诗歌和音律。这一时期通过神童举的著名人物还有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文献通考》记载他“显庆六年举神童,授校书郎”。
随着科举考试制度的逐渐完备,童子科与秀才、明经、进士等科一起列入常科,成为每年都举办的正式科举项目。参加童子科的考生除了应符合普通科举的要求外,年龄还要限制在十岁以下。(《北京晚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