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11-13
通讯员 薛建磴
今年51岁的稷山县军转干部王保军,曾在部队服役十多年,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优秀党员干部。转业后,他曾担任稷山县民政局光荣院院长、基政股股长、稷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光荣院负责人。去年10月担任稷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派驻化峪镇李家庄村第一书记以来,他协助村“两委”一班人,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各项扶贫政策,多措并举,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制定并实施“办水利、引企业、调产业、兴文化”的脱贫规划,取得了突出成绩,受到广大村民的高度赞扬,省、市、县多家媒体先后报道了他带领村民精准脱贫奔小康的事迹。
多渠道实现增收致富
到李家庄村后,王保军就以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为导向,首先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干部群众脱贫奔小康的意见和建议。
李家庄村是化峪镇的一个贫困村,全村只有一个居民组,共101户403人,其中贫困户7户28人,是一个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村。
对此,王保军首先抓招商引资来发展经济,他亲自担任李家庄村招商引资组组长,调研考察立项,先后吸引两个企业入驻,为村民拓宽了致富路。一个是山西集福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白条鸡生产,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一期投资1500万元,现已竣工投产,年屠宰白条鸡1100万只,年产值1.8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60个,每年为该村及周边村民带来收入800多万元;第二个是山西雪珍农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扫帚,总投资30万元,目前已为村民提供务工岗位15个。同时,王保军还积极联系人力资源公司,为每个贫困户提供一个就业的岗位,目前全村外出务工人员30多个。
除此之外,他多方筹资70万元,打450米深井一眼,让村里的旱地变水田。同时,他还因户因人帮助贫困户选择脱贫致富门路,包括培育养殖专业户、发展双季槐特色产业等,千方百计增加贫困户收入。
办实事推动文化振兴
王保军认为,乡村文化是振村富民、脱贫奔小康的不竭动力。他引导村民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事业,推进党建文化、街巷文化、群众文化、村史文化建设。
一是党建文化。自筹资金3万元,修缮提升村“党员之家”,高标准布置党员活动室、安装电子宣传屏、设置党建橱窗和阅览室,接通了“学习强国”等远程教育网,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街巷文化。全村设置路牌、巷牌、户牌,开展村级环境卫生大整治,清理房前屋后“小五堆”和街巷多年的卫生死角,同时硬化田间道路900余米,改善了村容村貌。三是群众文化。组件了一个24人的小型军乐队,丰富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四是村史文化。筹资5万元兴办红色印记村史馆,挖掘整理展示李家庄村400多年发展历史及重要历史实物,让村民们记住乡愁,激发爱党、爱国、爱村、爱家的美好情怀。
用真心帮助贫困群众
李家庄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户28人。王保军带领工作队,多措并举,精准帮扶,使7户28人全部实现了稳定脱贫。
现年57岁的李俊干,家里七口人就有3个不同等级的残疾人。他22岁的女儿李婧婧属于四级残疾,曾于2003年因脊柱侧凸畸形做了钢板支架手术,去年5月突发钢板断裂,急需进行二次手术,当时正值李婧婧大学毕业的实习期,手术治疗费高达17万多元。面对这天大的困难,李家人一筹莫展。得知此事后,王保军四处奔波,先后联系西安红会医院、市中心医院、稷山县人民医院和当地医保部门等,申请办理相关住院转院报销手续,顺利为李婧婧做了脊柱钢板置换手术,使其享受了健康扶贫“136”政策,李婧婧个人仅仅负担医疗费6000元,保障了她学业、治病两不误。
王保军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李家庄村群众的拥护和赞誉,村民们还编了顺口溜来称赞他:第一书记王保军,军人品格公仆身。党建工作站位高,统领扶贫方向明。下乡驻村真实干,多措并举得民心。筹资打井解水困,招商办企植富根。环境整治下苦功,文明创建巧用心。考察保护古村落,村史记忆善保存……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