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书写“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民生答卷

——河津市自我加压刀刃向内开展安全排查整治工作侧记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11-12

任芙蓉

检查企业473家,发现安全隐患498个,目前已整改300余个,责令停产停业整顿7家,关停焦化厂3家……这是进入四季度河津市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以来的翔实数据。

发展才是硬道理,没有安全生产一切都无从谈起。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河津市委、市政府自我加压,刀刃向内,制定出台《河津市决战四季度、决胜全年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追究管理办法》,对责任追究实行提级处罚。近段时期以来,河津市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开展了全领域、全覆盖、全方位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着力清除安全隐患,以史上最严厉的处罚手段问责安全违规行为,确保辖区安全生产稳定无事故。

生命至上 安全发展

河津市委、市政府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全国和省市安全会议精神,对安全生产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发生较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乡镇、部门主要负责人直接勒令引咎辞职;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建议市委书记、市长引咎辞职”……这是该市10月中旬出台的《目标责任追究管理办法》的其中两条,里面的“直接勒令引咎辞职、引咎辞职”等条款,是运城市委常委、河津市委书记李晓武亲自修改后特别添加的。这充分说明了执政者刀刃向内、自我加压,向安全要质量、向安全要效益、向安全要发展的坚强决心。

《办法》追责范围较广,分层级细化了发生事故后的具体追究细则,涉及人员包括河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各乡镇(街道)、河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以及相关监管干部,从企业的主要责任人、投资人到从业人员,都有详细的追责内容和措施。

《办法》追责实行提级处罚、顶格处罚。如果发生事故,过去处罚时,对于领导干部应写出检查的提级到警告处分,应警告处分的提级到记过、记大过,应记过的提级到调整岗位、降级处分,应降级的提级到直接撤职,总之处罚手段为历史之最。

《办法》对发生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的企业和责任人,都明确了追究责任的“杠杠”。企业主要负责人如果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除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外,还要进行经济处罚,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收入30%的罚款;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收入80%的罚款。

密集排查 消除隐患

“处罚不是目的,而是促使各级各企业形成强烈的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整改意识,形成全社会人人关注安全、人人重视安全的良好氛围。”河津市安委会办公室主任、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张武廷谈及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显得格外严肃。

安全无处不在。河津市各相关部门紧密结合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零事故”单位创建,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做到“全准细严”。“全”,就是该市所有行业领域各类企业都进行一次排查检查;“准”,就是盯住各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督查和各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细”,就是对排查出的隐患问题制订整改方案,逐一进行落实销号,闭环管理;“严”,就是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形成安全生产高压态势,做到执法监管覆盖率100%、隐患整改治理率100%、违法违规追究率100%。

安全生产重在健全完善各层级安全生产责任制。该市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坚持每天到一线排查安全隐患,每周召开一次安全会议,每周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汇总,倒逼行业、企业重安全、严管理、促生产。各相关部门全面压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认真开展了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反三违”、集中专项整治、“三零”单位创建等各项安全执法检查行动。河津住建部门开展各项检查20余次,对建筑领域下发隐患通知书35份,受检面积40.37万平方米。

抓细抓实 管控有序

河津是工业型城市,安全生产涉及的行业种类多、体量大、数量多,安全监管和安全落实的责任非常重大。

企业对安全生产负有主体责任。按照省市安全工作要求,在相关部门的大力监管下,各企业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以防范化解安全重大风险隐患问题为抓手,强化薄弱环节、关键部位的风险研判和管控,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多次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活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重在落实安全责任制。宏达钢铁集团公司推行了精益安全及5S管理,评选安全优秀员工,分享安全经验,持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该公司副总经理李强表示,要继续实行“一四五行”安全履职方法,对存在的安全问题积极整改,堵实漏洞,筑牢堤坝,确保安全生产责任“不悬空”。阳光焦化集团实施“杜邦”安全管理项目,紧抓常规性安全生产工作,组织隐患排查专题讨论会,消除事故隐患,完善隐患排查机制。

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河津市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安全就是发展”的理念,坚持不懈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