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我为“十四五”发展建一言】
实施垃圾分类共建美好家园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边建胜时间:2020-09-07

《山西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规定实施以来,我市虽做了一些工作,但整体来看进展还不够快,效果还不明显。建议在“十四五”期间,将我市城市垃圾分类实施作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一是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建议持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制作并发放《垃圾分类知识读本》,利用微信、手机App等平台开展有奖知识问答,举办公益讲座、知识竞赛等,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特别是要提高中小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知晓率,让青少年从小培养爱护环境的习惯。

二是建立监督奖惩机制。当前,仅仅靠居民个人意识和道德水平,无法保证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落实落地。建议充分借鉴江苏、上海等垃圾分类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组织社区工作人员、物业人员、党员志愿者担任监督员,加大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督巡查力度。同时,尽快建立一套严格的生活垃圾从产生、投放、储存、收运、处理等各环节的全周期监督奖惩机制,压实市区两级政府、街道办、社区、小区物业以及垃圾收运和处理主体等各方工作责任,奖优罚劣,尽快形成一种责任倒逼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是高标准推进试点示范。建议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选取环境基础较好、人员素质较高的若干个居民小区作为垃圾分类管理工作试点进行打造,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更新管理工作理念,瞄准垃圾分类工作领域最前沿,与有关企业开展合作,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和智能化设备为垃圾分类提供质量保障。同时,加大工作创新力度,落实落细各项标准,以试点小区带动社区,以社区带动街道,以街道带动整个中心城区,尽快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市市情的垃圾分类管理的经验来。

四是补齐垃圾处理终端不足短板。分类垃圾的处理是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最后一环。而分类垃圾处理终端的不完善,也正是目前我市城市垃圾分类管理工作进展不快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前,中心城区垃圾还是以填埋为主,管理粗放,回收利用率低,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很大。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垃圾处理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对正在推进的运城市垃圾产业园相关项目的建设推进力度,争取早日建成投产,尽快补齐中心城区垃圾处理终端不足的短板,打通垃圾分类管理规定落实的“最后一米”。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