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8-26
动画片《新愚公移山》日前定档9月10日。这部由国人耳熟能详的寓言小品改编的动画作品,采用了更能彰显国画美学特色的2D手绘,在故事上则补充了“换个视角看问题,移除内心成见这座大山”等基于当代价值观的创新解读。
仅300多字的《愚公移山》被“嵌入”一部83分钟的动画电影,如何进行有效的故事改编,是市场呼声,更是叙事刚需。在立项之初,主创团队便发现了几大“转码”难题:原作静态的故事缺乏实在的紧迫危机推动;最后的神仙助力“金手指”大开的解决方式,削弱了当代故事表达空间;“挖走大山”这一行为本身又与敬畏自然的社会认同产生偏差。
《新愚公移山》专门请来了迪士尼中国公司原创意总监、编剧马克·汉德勒一同参与创作。只是,外籍主创也有自己的“认同障碍”:为何人不能选择迁徙,而要去做更艰难的移山?为了解答种种困惑,主创团队辗转陕西、山西、河南多地采风,红旗渠博物馆中一张老农将自己悬挂在山腰凿洞引渠的照片,让编剧茅塞顿开:对自然的改造中暗藏着中国人基于农耕文明的安土重迁思想。于是,故事被设定为从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的转化阶段,生存状态的改变迫使人们转变与自然的相处方式——合理的危机出现了。
为“移山”破题的,则是人与自然彼此尊重、相依共生的美好理念。动画片中的愚公最终听从儿子清风的建议,不再坚持“挖山”与山神、精灵对抗,而是与自然达成和解,彼此各退一步,开始“移山”这一更为温和的解决方案。
片方透露,《新愚公移山》是动画“创世神话宇宙”中的开篇实验性之作,系列中另一部重头戏《中华创世诸神纪之女娲补天》正在打造当中。“创世神话宇宙”中的动画作品,将在人物上有所联动,在精神气质上一脉相承。与《西游记》《封神演义》不同的是,创世神话涉及的文本很多,人物关系也更为复杂。这一创作难点折射出的文化信息却很积极——作为流行文化的动画作品,如今也成为集纳、梳理、整合以及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
《新愚公移山》对传统文化之美的彰显,也体现在其表现风格上。作品导演借鉴了宋画集大成之作《千里江山图》的风格与意境,勾画精细、人物灵动、色彩绚丽。
(《文汇报》8.25)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