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8-25
据新华社南京8月24日电(记者 王珏玢)24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团队最近为一种超微藻麦可属完成全基因组测序。这种藻类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巢湖、鄱阳湖等淡水湖泊中,不仅承担制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重任”,还能产生丰富油脂。解开其“基因密码”,有助人类深入研究其生态功能、发挥其能源价值。
领导此项研究的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史小丽说,麦可属是种粒径小于3微米的超微藻类,生活在淡水之中。它们在湖泊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水体含氧量的贡献率最高达60%左右。
此次,研究团队基于流式细胞分选技术等,成功获得麦可属藻株,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进一步分析显示,麦可属既能利用多种分子形态的营养盐、多种波长的光进行光合作用,还具有独特的低温适应机制。这使它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能在浑浊度高、温度较低的湖泊中大量存活。“另外,麦可属是水中‘产油能手’:每一升麦可属,每天可产约86毫克油脂。这次,我们在基因层面也找到了它产油力强的原因。这种藻类的基因组中,与油脂合成代谢相关的基因种类、数量都很多。考虑到它高效的光合速率和旺盛的生长力,麦可属很可能成为将来能源生产的潜力物种。”史小丽说。
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生物医学领域权威刊物《生物医学中心·基因组学》上。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