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山西>

【决战完胜 脱贫攻坚】孝善助老的扶贫实践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6-22

近年来,运城市通过开办日间照料中心、创新孝善扶贫机制、建立新乡贤资金互助合作社等举措,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贫困老人持续稳定脱贫的新路子——

【决战完胜 脱贫攻坚】孝善助老的扶贫实践

农村贫困老人一直是脱贫攻坚过程中受关注的群体。如何让他们稳定脱贫,有尊严地安享晚年?  近年来,运城市大力发掘德孝文化内涵,通过开办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立孝善扶贫机制,探索新乡贤资金互助合作模式等孝善助老的扶贫实践,让贫困老人有钱花、有饭吃,实现物质与精神双重帮扶的同时,也涵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

礼孝明德日间照料暖人心

“一天一顿饭,有肉有鸡蛋,免费吃得好,娃们孝着哩!”6月21日,闻喜县沟渠头村日间照料中心内,老人们说说笑笑围坐一起,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沟渠头村过去是有名的贫困村,全村430户,有209个贫困户,且贫困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大多与子女分户单住,年老体弱、缺乏劳动能力、经济来源单一,甚至连做饭吃饭都成问题,仅靠低保兜底等举措无法完全解决问题。


  运城是舜帝故里,德孝文化之乡。如何用文化传承之力,助推老年人脱贫?2010年起,运城将德孝文化融入精准扶贫,采取基层党组织主导、财政适当补助的方式,在全市建起了1000余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沟渠头村的日间照料中心,最具代表性。通过集中操办村里的红白喜事,统一价位标准,用宴席盈余开办日间照料中心,沟渠头村每天免费为全村100余位70岁以上的老年人供应可口午餐。如今,这顿免费午餐已经坚持了10年。


  “老年人尤其是贫困老人,多数一天只做一顿饭,有的仅靠开水泡馍勉强度日。这顿饭就是暖心饭、幸福饭。”沟渠头村党支部书记杨锁旺告诉记者,一顿饭,成本约5元,一年等于给老人们增加1800元的收入,加上农村低保和农村基础养老金,日子也是不错的。

沟渠头村的老人们也有所“回报”,不仅主动承担起街道清扫工作,还当起了村里的“和事佬”。


  风正一帆悬。受德孝之风滋养,沟渠头这个“贫困村”,已经变成了村容整洁、村民富裕、乡风文明的“明星村”。

孝善扶贫量化“孝心”夕阳红

“孝”是德孝文化的核心。2018年起,垣曲县发掘德孝文化中的“孝道”内涵,针对贫困老年人,创新孝善扶贫机制,在全县11个乡镇71个行政村,成立了193个孝善理事会,制定了孝行标准,将孝心“量化”。  75岁的袁淑琴是垣曲县皋落乡岭回村村民,老伴早亡。几年前,两个儿子也相继因病去世。袁淑琴体弱多病,是典型的贫困老年户。两个儿媳拖家带口,在老人的赡养上,难免顾此失彼。


  “每户子女每月付给每位老人200元赡养费,由孝善理事会统一收、统一发。”垣曲县在大力弘扬德孝文化的同时,将子女的赡养义务量化,不仅明确了赡养费金额,还细化至吃饭、穿衣、安全住房、看病费用、生活照料、定期探望、精神需求等八项内容。  如今,袁淑琴与大儿媳吉娟娟一家同住,每月200元赡养金让她生活无忧。今年春节,吉娟娟专门请人写了一副春联:“慎终不忘先父志,追远常存孝子心”,横批是“永存孝心”。


  孝善扶贫正向激励下,孝老爱亲氛围日益浓厚。

“开始是65岁以上老人子女交,没想到,60岁以上老人子女也要交。”王茅镇东窑村68岁的马安民和61岁的马小顿是亲弟兄俩,他们不仅享受着子女的赡养金,也月月将赡养金交到87岁的老母亲安桂英手中。“现在的日子美着哩。”疫情期间,安桂英硬是将50元捐款塞到村干部手中,以回谢关爱。



  “老年人传孝,中年人行孝,年轻人学孝,孝善成了流行语。”村委会主任郭新红说,有了固定生活费,贫困老人也和正常老人一样,走进夕阳红,迈入新生活。

“文化是一种力量,力量来源于传承。弘扬德孝文化,实现传统价值体系的回归与重塑,最终是让贫困老人摆脱贫困,安享幸福晚年。”垣曲县委宣传部部长卫鹏告诉记者,运城市委宣传部已将垣曲孝善扶贫工作的经验做法向全市推广


乡贤基金产业“造血”赚红利

2020年1月17日,传统小年。75岁的吉代成从闻喜县柏底村新乡贤资金互助合作社欢欢喜喜领到了500元。这笔系着红丝带的分红虽稍显单薄,却是这个贫困户从老伴重病、儿子因病去世以来,拿到的除政府救济外的第一笔固定收入。更让吉代成高兴的是,儿媳刘彩红在互助合作社借款5万元办起了养鸡场,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  吉代成老人的顺利脱贫得益于新乡贤基金。2016年以来,运城市县区宣传部门组织心系家乡的社会贤达,成立新乡贤理事会。在此基础上,又积极探索新乡贤资金互助合作模式:由社会贤达无偿提供资金,服务产业发展的同时,用盈利资金或利息反哺老人。作为德孝文化的有效延伸,这种“新乡贤+金融”的模式,成为解决老年人尤其是贫困老人固定收益的有益探索。


  柏底村新乡贤资金互助合作社于2018年11月7日挂牌成立。28名新乡贤,23名70岁以上长者和13名村民汇聚起45万元互助资金,当月即以年息9厘借出,全部用于本村产业发展。目前,柏底村新乡贤基金已发展到215万元,收益20余万元。其中,这笔收益的20%用作资助贫困老人、学生助学等公益事业。据悉,该村已有10余名贫困老人享受了这笔资金。  万荣县灵池村也于2018年5月成立了新乡贤公益互助社,并用募集的资金建起了11个香菇大棚。70岁的贫困户董凤植与儿子儿媳承包了2个大棚。每个大棚除去上交2.35万元承包费给贫困户分红、给雇用的贫困户发工资外,每年净收益约2万元。“我的目标,是利用乡贤基金,为每个贫困户发展一个大棚,每年每户增收3万元。”村委会主任杨自宁信心十足。


  如今,闻喜、万荣的农村已组建成立30余个新乡贤资金互助合作社,贫困老人收益可期。  脱贫攻坚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通过对德孝文化时代内涵的深入发掘和生动实践,一条农村贫困老年户持续脱贫的新路已在运城稳步成型,正与贫困老人的幸福晚年甜蜜对接。本报记者张海鹰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