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岭上开遍希望花

——新绛县泽掌镇吴岭庄村调产增收脱贫记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5-09

初夏,是吕梁山最美的季节。

站在抬头是山、低头是沟的新绛县泽掌镇吴岭庄村的山岭上,抬头望去,一片葱绿,仿佛置身在一幅绿色画卷中。

村旁,盛开的金银花使山村成了花的海洋,连空气中都弥漫着馥郁清香。山岭上,新植的花椒树在轻风的吹拂下生机盎然。

吴岭庄村有1756口人,4300亩耕地,由于地处山区,自然条件恶劣,贫困户达55户,是运城市的低收入村。近年来,该村两委一班人,调整产业结构,使金银花和花椒树成为吴岭庄村的支柱产业,村民赚了个盆满钵满,村集体收入也不断增长,该村成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小山村。

吴岭庄前些年有千余亩苹果树,由于品种落后,收益越来越低。后来,村民们只好忍痛砍掉了苹果树。

究竟种些什么,才能使村民摆脱贫困?这一直是该村两委班子探索的一个课题。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发现村里自然生长的金银花,成了山外的抢手货,价格也越来越高,效益是种植其他作物的好几倍。

于是,吴岭庄探索山区脱贫新路径,做好金银花种植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关键环节的服务工作,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和当地种植能手,对金银花“种植前、种植后、成熟时”3个环节的技术要点进行培训。同时,在农民丰收节上,组织村民进行金银花比赛,既调动了广大村民种植积极性,又提高了知名度,使村民金银花种植的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我去年种了4分地的金银花,收入1.2万元。村干部将金银花发展理念、种植技术传给贫困群众,带领群众一起种植金银花脱贫致富。”该村党支书记李元龙说,“前年村里的金银花面积只有200亩,去年就发展了400亩。如今,不少村民靠种金银花富裕起来啦,他们盖新房买小汽车,日子越过越甜美。”

聂慧儿是金银花种植大户,去年他的2亩金银花收入5万元,今年他要再种5亩。走进他的金银花地头,只见刚刚浇了一遍透水,绿叶丛中缀满了白银似的金银花,迷人的香味被风吹得很远很远。他还培育了金银花苗,让村委会主任马太峰帮忙介绍需要的种植户。

马太峰高兴地说:“吴岭庄已是方圆一带最大的金银花生产基地,投资少收益高,亩均收入超万元。之前金银花每公斤售价达170元,疫情期间达到每公斤200元,而且不愁销。村里的3个收购户,去年每户都有100万元的收购额。”

金银花的花期从每年5月一直到10月,由于金银花的花朵很细,采摘又慢,所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每到金银花采摘期,吴岭庄500多名妇女实现了务工,还吸引了许多外地务工人员,一时间村里到处是采花的人群。

花椒也是吴岭庄的新产业。

去年,63岁的李春生种植的2.6亩花椒卖了3.2万元。今年,他干劲更足了,每天天刚亮,就已在花椒地里忙碌开了。他说:“去年我在外地带孙子,没能管理好花椒树,但还是卖了不少钱。今年因为疫情,我哪里也不去了,就在家里侍弄我的花椒树,争取每亩收入两万元。” 

花椒市场需求大、销路好、价格高,但花椒树对地理、气候条件要求严格,需要充足的阳光、较大的昼夜温差,种植地还要能有效避风,吕梁山脚下一带就适宜栽植花椒树。为鼓励农民种植花椒致富,新绛县给种植花椒的农民每亩补贴300元,近年来又增加到了500元。吴岭庄利用惠民政策,使花椒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今年,马太峰带领村民一下子就发展了580亩,使全村的花椒面积达到1300亩。

在荒山荒坡种植花椒树,难度可想而知。马太峰率领村民硬是苦干了1个月,破石垦壤,平整山坡,开挖树坑,引水浇灌,大力发展花椒这项富民产业。

在山岭上,马太峰指着5条沟畔上新栽的花椒树说:“今年新栽的花椒树八成都活了,到秋季时,我们再进行补栽。几年后,这里将是一片花椒林,荒山荒沟将成为金山银山。”

花椒树3年挂果,5年进入盛产期。进入盛产期后,亩均收入将超5000元,千亩花椒树将是吴岭庄村民的一个绿色银行。

55岁的马太峰是一个典型的山里汉子,不爱说话,甚至有些腼腆。当选村干部3年来,他没在群众大会和村里的高音喇叭上讲过一次话,但干起活来却有一股拼劲,认准的事不干成就不罢休。

他任职3年,投资百余万元用于吴岭庄村的基础建设,每年都铺开几项深得民心的工程。如今的吴岭庄村,平坦宽阔的路面、干净整洁的排水沟、四季常青的绿化树木、新建的休闲广场,让这个山区的农村,俨然变成了一个花园式村庄。

村里的一个建材企业,多年前与村里签订了一个长达50年的承包合同,占用村集体的场地,但从来没提交钱的事。马太峰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做通企业几个股东的思想工作,每年为村集体争取回85万元的收入。村里有了资金后,每年免除全体村民45万元的新农合费用,免费让村民吃自来水,让老年人加入日间照料中心。

泽掌镇把发展花椒确定为全镇的一项主导产业,成立了新绛县花椒协会,吸收数千花椒种植户为会员,组织人员考察地理气候特点,联系相关部门申请泽掌花椒地理标识产品认证。今年春季植树开始后,马太峰开着挖掘机上了山,连续多日吃住在山上,不仅修通了两公里进山路,组织人员铲除荆棘,平整了土地,还从外地调回优质的花椒苗栽种上。

有些村民担心山上的花椒苗成活不了,不愿意投资和下功夫。马太峰说:“村民有顾虑,我先垫资种上,3年后成活了、收益了,村民如果愿意种,再交给他们,保证不让村民吃亏。”这样,马太峰一人就种了280亩花椒,垫资3万多元。

村里有一块50亩的林地,由个人承包,多年来树没长成几棵,却长满了粗粗的荆棘。马太峰一咬牙,也种上了花椒。提起此事,镇党委书记刘磊深有感触地说:“没有马太峰的拼命和奉献精神,就没有这几百亩花椒树。”

村里的金银花深加工一直是村两委干部牵挂的事。这段时间,他们到襄汾等地考察,计划为村里安装一台烘干机。马太峰还让在深圳工作的儿子考察了几家烘干机生产企业。“1台烘干机虽然要投资15万元之多,但可以提高全村的金银花质量,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逐步打造‘吴岭庄金银花’的品牌。”马太峰说。

登上了村里的最高处,马太峰望着沟沟畔畔里成长的花椒树,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他指着远处的一个柿子树信心满满地说:“经过探测,柿树下面有一个好井位,我还要为村里打一口深井,用逐级提水的方法,使山上这片地全部变成水浇地,保障花椒树栽一棵、活一棵。”

卫世新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