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用心补短板 倾情惠民生
——河津市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纪实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薛俊杰 武敬云时间:2020-03-10

微风徐徐,清水潺潺。昔日巷道内污水横流、臭气难闻的现象彻底解决了,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美丽乡村的“高颜值”画卷。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项“民心工程”。近年来,河津市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提出“一年打基础、两年抓示范、三年要过半、四年全覆盖、五年再巩固”的目标,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涉及8个乡镇(街道)、54个行政村,惠及农村人口14万人。采用PPP模式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村污水治理全覆盖,走出了一条能复制、可借鉴的新路子。

齐心协力促项目早落地

2016年,河津市被山西省委、省政府确定为8个农村污水综合处理试点县市之一。之后,河津市第一时间成立了领导组,抽调精兵强将,先后赴江苏、陕西、江西等地考察调研,多方论证研讨,通过了立项、土地等前期工作。河津市按照财政部提出的PPP模式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开足马力积极争取PPP项目,经过前期谈判,运城市生态环境局河津分局和山西省黄河万家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太原市润民环保节能有限公司3家资本方就PPP项目合同实施进行多轮洽谈,签订了框架协议。该项目采用BOT运作模式,总投资21638.07万元,资本金4327.61万元,河津市人民政府股权为10%,3家公司股权为90%。项目包括污水管网及生活污水处理站两部分,污水管网总长201.7km,新建生活污水处理站19座。  

运城市委常委、河津市委书记鞠振,河津市委副书记、市长何伟,多次深入乡镇(街道)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进行调研,并召开项目建设推进会。他们强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人居环境整治向纵深推进的“基础工程”,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民心工程”,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政治工程”,必须上下联动、统筹推进、加快进度、抓好落实,把这项“民心工程”办实办好,让老百姓切实得到实惠。

河津市按照框架协议的思路,协同3家资本方注册成立了河津市黄河生态农村污水治理有限公司,出台了《河津市农村生活污水ppp项目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长何伟为组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侯鹏程,市人大副主任李民富、副市长王高红为副组长,生态环境、住建、工商、财政、水利、土地等职能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和项目协调组,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真心实意让群众得实惠

“我们必须以解决群众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为突破口,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认同感,以此激发群众参与环保工作的积极性,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生态环保的红利,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这是河津市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出发点。

河津市积极争取国拨资金1430万元,采取3种工艺模式,先后实施了沿汾农村生活治理工程,在城区街道百底村、黄村、柴家乡樊家峪村建成了3座污水处理站,实现达标有序排放。建设了6个污水处理站,由河津市政府出资购买劳务,在小梁乡胡家堡村、武家堡村、小梁村实施农村污水管网自行建设,第三方购置管网和运营进行试点,以最少的资金办成了最大的事,全力把民心工程办实办好,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河津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启动以来,各相关部门、乡镇(街道)、村抢抓时机、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科学施工,掀起了“大干快干”“遍地开花”的建设热潮。监理单位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严把安全质量关,全力以赴促进项目早建成、早运营、早见效。

“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咱们农村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以前,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到巷道,对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天气热的时候,还散发出阵阵臭味。现在,新铺设了污水管网,整个巷道就不存在污水乱流现象了,老百姓都很称赞。”小梁乡刘村党支部书记张贞亮说。

全力以赴破难题抓进度

在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建设过程中,河津市坚持先试点后推广、先局部后全局,探索完善“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群众主动”的治理路径,形成了市乡村农户四级联动格局,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一是把好“三关”,破解污水“收集难”。严把选点关。按照沿汾村优先、水源村优先、中心村优先的“三个优先”原则,重点在汾河周边布点,确保达标排放。严把规划关。结合《河津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村庄布局、污水总量、线路走向、建设时序等因素,聘请专业团队现场踏勘、走访群众、充分论证,首批规划57个村的生活污水综合利用项目,配套实施水冲式厕所、餐厨、洗浴污水入网,实现雨污分流。严把工艺关。针对农村污水排放差异大、水质要求不一、运营成本不等的实际,探索确定三类工艺模式:汾河沿线的处理站采用A2O(厌氧—缺氧—好氧)+膜工艺,可用场地小的处理站选用AO(厌氧—好氧)+人工湿地工艺,可用场地大的处理站选用微生态滤床工艺,确保实现“治有章法”,目前运行效果良好。二是用好“三资”,破解资金“筹措难”。积极争资。资金问题是农村污水治理的最大瓶颈,河津市创新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积极争取国拨资金2000余万元,全部用于前期9个污水处理站建设。自行筹资。发挥财政资金示范引领作用,配套投入1200余万元。同时,在5个村实施污水管网自行建设试点,群众自筹支管网资金110万元,有效缓解了末端资金压力。多元融资。采用PPP模式与黄河万家寨水务集团、省建工集团等3家企业典范合作,撬动社会资本2亿元,日处理污水7250吨。三是抓好“三化”,破解日常“运营难”。运营维护专业化。明确污水治理设施产权归属和管护责任单位,运行费用由群众出一点、村里筹一点、政府补一点,由万家寨水务集团河津公司管理运营,实现长效管控。水质监控常态化。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考核办法(试行)》,生态环境部门定期抽样巡检,确保污水集中处理后全部达到山西省地方标准一级或地表V类水质标准。群众受益全程化。由社会资本方出资购买劳务,整个项目将用工1800余人,为群众创收4000余万元;配套建设农村老年洗浴中心10个,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处理后的中水可用于农田灌溉、企业回用,每年节约开采地下水300万立方米,真正让群众成为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全面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目前,河津市已探索形成“三个三”的治理模式,即实现从重面子、轻里子向面子里子并重,从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向政府引导、群众自发,从财政投入向财政撬动、社会融资“三个转变”,推行城中村、厂郊村、纯农村“三种模式”,达到生活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改观、生活习惯改变“三个成效”;19个污水处理站点工程已完成工程量60%,主管网工程完成工程量96%,整个工程预计于今年6月份投入运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