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0-03-06
实习记者 韩维元 通讯员 刘三红 吕丰君
2019年12月27日,刚刚履新的市委书记丁小强把调研的第一站确定在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要求运城经开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扬起经济发展龙头,引领全市形成大抓产业、大抓工业、大抓项目的浓厚氛围。
勇当全市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主引擎,是运城经开区必须做好的一份答卷。
今年以来,运城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坚持“项目为王”,从项目破题,注重从顶层谋篇布局,对项目进行统筹划分,强化责任包联,全面推进落实,迅速掀起轰轰烈烈的项目建设“大会战”,为全面推进经开区高质量转型发展奠定坚实根基。
加强顶层设计
2020年谋划部署110余个建设项目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压舱石”,经济要靠项目拉动,发展要靠项目支撑。
在项目筹划上,运城经开区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发展、智能制造、基础设施改提升、轻工食品等诸多领域精心谋划。一方面,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把经济发展同各项工作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另一方面,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定位,千方百计引进一批支撑作用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强的好项目和大项目落地生根。
1月2日,新一年上班首日,经开区举行2020年转型项目观摩调研,集中观摩部分重点项目、在建项目,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即将开工的项目进行调研谋划。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观摩不是只看成绩,而是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了发现并解决困难和问题上,以便为项目落地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为全面做好2020年项目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1月14日,经开区召开2020年项目筹划会议,从项目的可行性、科学性、前瞻性等方面对各部门筹划的重大项目进行集中研究讨论。运城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建军在研讨中指出,项目筹划关系全区2020年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只有本着实事求是、科学研讨、审慎决定的态度,对项目进行深入调研梳理,厘清问题根源,找准发展方向,才能真正使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符合发展方向、具有科技含量的好项目、大项目落户开发区,才能为经开区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1月15日,结合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经开区联系实际,对2020年招商工作和项目建设进行再研究、再谋划。
1月21日,结合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暨全市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动员大会精神、《运城市关于狠抓产业项目建设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意见》和《运城市落实项目为王“五个一”推进机制》等文件要求,经开区再次对项目全面建设进行梳理筹划。
2月5日至26日,经开区利用20多天的时间,集中对2020年重点产业项目、城建项目、民生项目、新开工和续建项目相关事宜进行集中研究。结合市委“五抓一优一促”工作部署和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科学分析研判,研究讨论解决方案,列出项目建设的时间节点清单,全面做好2020年各类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截至2月底,经开区共研究确定了61个实施建设项目、18个待确定项目和32个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项目共计110余个,涵盖了产业转型发展、创新驱动、智能制造、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民生和社会事业等方面。
“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全市深化转型发展的主战场、主引擎,如何发挥好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如何将市委、市政府各项精神落实落细,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和谋划,只有做好顶层设计,引领高质量发展才不会是一句空话!”对于经开区项目建设的顶层设计,王建军非常重视。
明确区域定位
五大产业园区引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城市现代化发展,必须要以产业为根本支撑。产业是区域的灵魂,产业兴则区域兴,产业强则区域强。
产业的区域划分是否明确?产业现代化的目标和内涵是否清晰?发展的方式和路径是否科学?发展的条件和载体是否完备?发展的措施和制度是否到位?这些都需要着眼长远,放眼全局,统筹布局。
1月13日,经开区召开专题会议,邀请北京金笔创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对经开区产业和招商引资规划进行总体设计,对项目规划总体定位和发展目标、产业空间布局、重点发展产业及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系统研究。
“产业关系着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产业规划关系着经开区的未来发展,经开区要当好排头兵,要推动项目建设,要引领未来发展,就必须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构建新的竞争优势出发,对产业进行区域划分,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要求和市委‘五抓一优一促’工作部署,对产业发展进行谋篇布局,真正谋划和引进一批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好项目,为实现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和推动千亿元产业集群形成提供支撑和保障。”在王建军看来,产业规划对项目落地和招商引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结合经开区现有产业分布特点和项目建设实际,经开区将全区划分为五大产业园区。分别是以大运汽车为龙头的装备产业园,以华兆东南(运城)绿色建筑集成制造和山西建工晋南建筑产业园区为引领的绿色建筑产业园,以其龙包装项目和中科三阳大数据产业为支撑的高新技术(智能制造)产业园,以雪花啤酒和今麦郎饮品为代表的轻工食品产业园,以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为依托的中小微企业产业园等五大产业园区。
“因为历史等原因,经开区产业发展缺乏科学的区域规划,对后续的科学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只有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处理好区域与全局的关系,处理好单体与集群的关系,用科学规划引领产业集群发展,引领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才能实现经开区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可以说,五大产业园区对经开区未来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运城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负责人杨超在谈到五大产业园区规划时表示。
五大产业园区的划分,为进一步促进经开区实现产业集群、要素集聚和资源集约奠定了基础,为招商引资指明了方向,为项目对口落地创造了条件。
强化责任包联
每个项目都确定了包联领导和责任人
“任务就是项目。项目建设是开发区永恒主题。党工委经过多次研究,一个一个项目都确定了包联领导和责任人,明确了推进任务书和时间表,大家要切实当好排头兵、守好主阵地。”2月27日,经开区召开项目建设动员大会,进一步明确了“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和项目包联责任制。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动员会上宣读的两个方案。一个是由管委会副主任王志强宣读的《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2020年建设项目精准包联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对当前确定的61个重点项目具体包联领导、责任分工等事宜进行了再次明确;另一个是由纪工委书记乔文民逐条解读的《运城市纪委监委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二十一条措施》,为全区上下进一步形成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项目建设氛围注入了“强心剂”。
结合目标任务,王建军要求分管领导和部门要积极围绕汽车装备、绿色建筑、智能制造、轻工食品、中小微企业五大产业园区,进一步做好项目落地和招商,围绕目前确定的61个重点项目做好土地、规划、设计及路、电、水、网、汽等方面建设,加快18个待确定项目的洽谈协调,确保项目早日落地,围绕32个因为土地等历史遗留问题而没有落实的项目,创新办法,担当作为,确保项目早日开工投产。
动员会议后,领导班子成员迅速行动,先后深入到各包联项目工地,对项目建设涉企的土地、电网改造、地面附着物赔偿等问题进行统筹协调,全面推进项目落实。同时,对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实行“保姆式”“代理式”服务,项目一经落地,投资方只管建设和经营,其他的事情全部交给工作小组,由专人全程跟踪服务,切实把精力集中到项目建设上,全力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
“切实把思想和工作重心转移到‘项目为王’上来,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支撑,把‘五抓一优一促’作为全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主抓手,针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动对接,主动作为,协同作战,真正把项目建设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第一线’,把经开区作为项目建设的‘主战场’。”动员会上,王建军语重心长地强调。
全面推进落实
一季度12个重点项目工程全面开工
“一定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发展理念,全面推动项目建设,快速形成大抓发展、大抓项目、大抓工业的浓厚氛围和轰轰烈烈的项目建设场面。”2月26日,经开区组织全体班子成员和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对2020年一季度开工的12个重点项目进行集中调研,一对一确定开工时间、建成日期,并详细了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现场办公,现场解决,再一次发出了加快项目建设,落实包联责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
今麦郎饮品(运城)有限公司是运城经开区转型升级的典型项目。今年以来,在经开区班子成员多次深入厂区调研后,该公司对原生产线和厂房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上马新的瓶装水生产线。虽然疫情延缓了企业的改造进度,但企业积极加快复工,前赶工期,预计4月中旬即可完成新生产线安装调配,按原计划5月实现一期投产,届时可实现年产能60万吨,销售收入3亿元。
柳河东路跨越同蒲铁路立交桥项目建设工地,现场工人正在对路面进行切割、开挖,几台勘探机正在进行前期作业。该工程起点位于柳河东路北段,从北至南依次跨越机场大道、南同蒲铁路、侯安路,在柳河东路南段落地后与港府大道平交。道路设置为双向六车道城市主干路标准,道路全长1.1公里,红线宽度45米,建设费用1.6亿元。其中桥梁全长491.33米,北侧引道300米,南侧引道210米,桥宽23.5米,桥墩最高11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立项、设计、审批、招标等前期工作,并全面进入实施阶段。项目建成后,柳河东路将实现南北全线贯通,从河东东街通往机场将更加便利,可以极大缓解经开区的交通压力。
柏园街、军屯街、邑东路北延等项目工地现场,挖掘机、推土机、拉土车等各类大型机器轰鸣作响,往来穿梭;以生产工业微波干燥设备为主的忠瑞汇大型工业微波干燥设备及新型化管材项目,年产5000台地铁配套闭式冷却塔项目正在进行土方工程施工;装修一新的经开区行政审批大楼内,工人们正在加紧完成最后的施工,简洁现代的装饰风格、功能完善的格局构造,为进一步精简审批实效,提升营商环境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北航光伏发电项目、中科瑞智能通风电气项目、永熙印务项目、东星房地产项目、高速路环境整治项目等正有序进入施工复工,轰鸣的机器声、红火的建设场面展现出经开区蓬勃的发展气象。
“项目建设中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如何加快通企道路的铺设?”“怎样创新土地机制,更快地推进企业落地?”“工程项目如何在确保环保的同时有序推进?”“如何更好地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每到一处,调研组都结合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现场办公,现场解决,明确包联领导,明确工期进度,为推动项目建设“铺路架桥”。
旌旗猎猎,战鼓声声。在运城经开区105.6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大批项目正呈现出轰轰烈烈的建设场面,在“项目为王”的主战场,经开区正成为驱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