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大力发展我市农产品品牌的建议

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11-15

万荣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民革万荣支部主委杨驷民反映:近年来,我市品牌农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以“运城苹果”“万保”“黄土情”等为代表的品牌名果,农业、果业部门先后制定了标准化生产技术流程,制定了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管理制度,实现了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的标准化管理。同时,职能部门大力扶持生产企业品牌认证,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客观要求,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选择。

与此同时,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品牌意识不强。一方面,部分生产企业(各类协会、合作社、经纪人、种植大户等)在品牌培育方面,缺乏长远规划,认为商标通过了注册,就成了“品牌”农产品,追求高产量,忽视品质提升,不愿参加各种形式的宣传推介活动。有的即使参加了相关的评比活动,获了奖、成了名,却将其束之高阁,未能借牌抢市;另一方面,部分特色农产品公共品牌尚未建立。同产地特色农产品在区域内具有类同和替代性,一品多牌,无序竞争,必然削弱同一产地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美誉度和竞争力。目前,我市注册的商标不少,真正突出的品牌很少,经营者各自为战,攥不紧“拳头”,形不成区域品牌合力。

二是品牌多、名牌少。我市农产品品牌数量达50多个,山西省著名商标仅有十几个,全国驰名商标更少,市场整体竞争力不强。不少品牌农产品具备打造精品、名品的条件,但受产业政策、管理模式、资金、技术等客观因素制约,未找到适合自身的品牌建设模式,无法真正获得品牌实惠。如果这些品牌农产品走精品化道路,一定会赢得市场、创造好效益。

三是品牌农产品“走出去”能力不强。品牌的知名度要靠产品的产量和销售规模来体现。没有相应的产量和销售规模,产品就不会有足够的品牌认知群体,就不可能成为名牌,再好的商标也不会产生大的作用。据调查,大部分品牌农产品受产量、成本、品质、物流等因素影响,销售渠道以商贩地头收购、批发市场销售为主,打入大型酒店、商超的较少。市场竞争力不突出,与普通产品混搭经营,价格相差不大,品牌农产品优质优价无法体现。相当部分品牌农产品侧重礼品销售,仅靠节假日带动,市场大都限于当地,没能走出去。

为了推进我市品牌农业发展、发展现代农业,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政策引导。创农业品牌与创工业品牌一样,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协调、组织和领导,尤其要发挥好政府各部门的职能作用,为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营造宽松环境。建议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大户等为主体,成立全市农业产业化促进会,制定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及行业规程,引导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积累的良性机制。要探索建立名优农产品品牌储备库。农业、商务、市场监管等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协作,围绕我市苹果、小麦、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搞好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储备库,加快扶持培育。要整合、培育、开发商标资源,强化区域观念,借助优势资源,在全市锤炼整合一批区域农产品品牌,鼓励从业者申请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重点扶持培育,打造“拳头”产品,做大做强,做强做优。

二、高标准打造“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基地建设是品牌的基础。我市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具备发展农业“三品一标”(“三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一标”即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农业“三品一标”产业,有利于培育精品名牌,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标。要办好示范点,以点带面,全面带动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要加强基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定期对生产基地的环境进行监测;要加强现代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基本建设,不断提高和扩大培育品牌农业的基础。

三、加大市场宣传推介力度。要引导企业明确产品市场定位。及时分析农产品消费趋势和竞争态势,确定同一品牌下不同产品的市场定位,形成不同档次农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要求的、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品牌定位。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