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发布者:时间:2019-11-11
从被打趣的“光棍节”,到单个平台的“网络促销”,再到带动全球消费市场的数字经济体联动,“双11”已成为国内外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体经济依靠和竞逐的重要平台,大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策源之地。
商品更多、市场更大、动能更强
天猫、淘宝总裁蒋凡介绍,今年“双11”共有5万个新品牌新商家首次参与。11日当天,来自全世界20万个品牌的官方旗舰店,将集体推出折扣措施,为用户节省至少500亿元。
“双11”与我国实体经济的亲密度越来越大。从田间地头,1000个原产地的新鲜农产品,将不隔夜送达北上广深等城市。一个名为“提前卖空贫困县农货”的“双11”计划,让互联网成为脱贫攻坚的新窗口。
上海财大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钟鸿钧认为,“双11”背后是中国经济和消费的持续增长。消费已经连续5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且一直保持着稳健增长,新消费带来的内需潜力释放才刚刚开始。更为重要的是,新消费体现了产品品质的提升和创新,体现了中国经济从效率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型。
“追新一族”与“启发式消费”
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85后”“90后”,化身“追新一族”,在网上搜寻、关注、购买各个领域最新潮流商品。尤其是一些创意产品,让互联网具备了“启发消费”的新功能。
通过电商平台,中国人传统的“秋裤”变成了世界“潮品”。在2020春夏纽约时装周上,“82岁”的中华老字号三枪开发的一系列中国“秋裤”,首次亮相国际T台,成为吸睛的“潮款”。
除了新产品、新市场,更有新模式吸引网购群体。近两年来,电商直播已成品牌和商家的标配,边看边买也成为“剁手党”的“标准动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克力说,“双11”将更集中彰显消费尤其是新电商消费对增强经济动能,以及提升企业能级的助力牵引,更充分体现高端化、个性化和多元化消费升级趋势,为传统生产制造型社会走向协同共享消费型社会的转换提供了生动注脚。
绿色“双11”渐成消费共识
业界研判,今年“双11”期间,绿色消费、绿色物流将成为一大趋势。“双11”倒计时10天,某电商平台推出了电器、数码产品“以旧换新”专场置换活动,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80多个品类的4万种商品都可换新,以减少闲置资源的浪费。
全国4万多个菜鸟驿站、各大快递公司的3.5万多个快递网点,都设立了“回箱计划”点,消费者除了身体力行循环回收,还可以获得蚂蚁森林能量,植树造林。而“蚂蚁森林”项目,不久前获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地球卫士奖”。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发的海水稻等“袁米”,已累计在天猫售出55万公斤,相当于支持110万平方米盐碱地改良。“袁米”的背后是袁隆平的宏愿:在一亿亩盐碱地种植海水稻,让荒漠变良田的同时,多养活八千万人口。
供需两端“数智化”转型加快
今年一次促销,智能锁销售同比增长了454%。跟电动牙刷、体脂秤一样,智能锁一夜之间成为“通向未来生活的入口”。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既是消费升级的拉动,更是5G开启前,智能家居时代的信号。
专家认为,随着消费理念、消费方式和消费品质的升级,新经济、新需求、新消费正逐渐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正在重新定义消费逻辑。
今年“双11”,快递无人车将在更多校园开跑,中国物流无人车或迎来商业化运行时代;菜鸟智能供应链大脑,将帮助十万商家用一部手机管生意;随着中欧班列、跨境包机等增加,数字化通关成为“一带一路”上的数字桥梁,帮助中小企业全球运转……数智技术今年成为“双11”的强劲引擎,推动效率大幅提升。
“买全球”让世界“共享购物车”
天猫国际和考拉海购协同连接起3万多个海外品牌,通过海外原产地直供,让更多消费者足不出户“买全球”。在国际市场,一批中国品牌迅速崛起,不仅赋能中国企业出海,还帮其他国家中小商家卖全球。
在打破地域限制的互联网上,网络主播们在全球各地,用不同语言,24小时不间断地推介世界各国的热门消费品。
西班牙古堡的红酒、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以色列沙漠的摩洛哥油、新西兰森林的蜂蜜、泰国丛林的乳胶枕……这些商品虽然相隔万里,但通过电商平台,世界各国人民“共享一个购物车”。
新华社杭州11月10日电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