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县“百和院”家国情怀的诗意栖居

□王钰

“训言壁”和“百和壁” 张广瑞 摄

近日,笔者探访了坐落于绛县申王坡村的申家“百和院”。这座深藏于乡野的庭院,不仅以精巧的构筑引人入胜,更以袒露无遗的文化传承与家族精神,令人心生敬仰:这里所倾心修缮的,远非一砖一瓦,更是那历久弥新的家国情怀。

(一)

车出绛城,沿涑水街西行,继而南转下坡,巍巍中条山如黛屏渐显。行至路西绿荫葱茏处,右转即见“百和院”。坡道之下,古朴的拴马桩静默列队,坡左一口辘轳老井沉淀着时光。拾级而上,左侧一扇嵌有“梅兰竹菊”浮雕的金属大门,厚重古朴,气韵自生;门外南墙,一幅“五芙(蝠)图”砖雕悄然展露,祥瑞寓意不言自明,庭院深厚的文化底色已在此悄然晕染。

踏过以“福寿”篆文精心铺就的迎宾地砖,一面气势恢宏的砖雕“百和壁”豁然映入眼帘——此乃“百和院”名之所系,亦是其精神之核。整面青砖壁上,汇聚了百位古今书法名家挥毫的“和”字真迹,集正、草、隶、篆于一壁,融千姿百态为一炉。墨韵流转间,王羲之雄踞榜首,绛邑已故书法家张豪雨先生遗墨位列第六十四,而压卷之笔,则出自申氏当代族人之手。

百“和”同壁,不仅是一部微缩的中国书法流变史,更是一部鲜活的家族奋斗史诗,无声地诠释着“家和万事兴”的内涵。那深色砖石间跃动的,是笔墨的传承,更是申氏一族数代人的勤勉、智慧与对“和”之境界的不懈追求,是“千载史传,流光舒锦绣;百和灵动,焕彩蔚清平”的生动写照。

随后,我们步入“百和院”里的怀恩院,一条“福寿路”直通其门。三步祥云阶上,3孔窑洞古朴雄浑,气势内敛。墙面图文砖雕精巧,东墙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儒家文化,与西墙上的“梅、兰、竹、菊”砖雕交相辉映;照壁上鹤鹿福寿的砖雕,院中心莲花石刻,窑顶祥云麒麟图,遥相呼应,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窑幽院雅腾龙凤,德厚积博出孝贤”的意境油然而生。院角石榴如火初绽,壁下青瓷桌椅静置,古雅怡人。院内纹饰汲取敦煌神韵,抬首仰望,四方天光澄澈如洗。

东窑之内,“母亲语录”尤为撼动心魄:“砖头瓦片都有用,不要小看人”“忍字要比饶字高”……字字句句,朴实无华却饱含生活真谛,无声印证着“一代好夫人,三代好后人”的古老箴言。正是这浸润烟火气的家教箴言,如涓涓细流,滋养着申氏家族“崇德、求学、励志、修身、勤俭、敬业、睦邻”的精神血脉。

(二)

步出怀恩院,移景百和广场。东墙内,一株高大楸树亭亭如盖,其旁高3米、重6吨的“中华魂”巨石巍然矗立,是“百和院”的镇宅之宝。右侧“平安墙”匠心独具,以“瓶”状镂空造型环抱慈祥菩萨坐像,中间花瓶门寓“出入平安”,上青下蓝中间白墙,寓意“天地之间,清白做人”。东南一隅,“龙凤亭”翼然水上,红鳞锦鲤悠游其间;亭南翠竹猗猗,柿树婆娑,绿意迤逦至西院。园中元宝池巧夺天工,中央莲花台上白玉莲花宛若轻舟,3只金蟾蜍蜍喷水,空中天壶飞瀑倾泻。北墙之上,15米长的“训言壁”镌刻着申氏祖训、治家格言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成为族人聆听家风的课堂,西侧牡丹阁既是待客雅轩,亦是领略中式文化精粹的雅集之所。

穿过南侧方门圆拱的幽静走廊,便至忠孝园。地面“如意”造型与嵌有“忠”“孝”大字的地砖相映成趣。东墙一面硕大的“孝”字照壁,赫然醒目。北侧西厅乃“孝”文化主题休息区,内设《新二十四孝》展览,精选古今孝亲典范,诠释“行孝尊亲,天之经,地之义,人之本”的至理。空间布局处处昭示着“忠孝传家”的庭训内核。西院会客室内,书画盈壁,茶香氤氲,庭院中无处不在的文化气息,愈加深沉地浸润心田。

由西门而出,北墙“忠”字照壁与门楣上“忠孝园”3个大字遥相呼应,完美诠释了大门两侧“出院献忠壮志建伟业,回家尽孝懿行传子孙”的处世大道。若反向由西门入,则先感“忠”之大义凛然,再悟“孝”之温情脉脉,又是一番别样的心灵洗礼。

(三)

步出主院南眺,中条山脉苍茫巍峨。顺路而上,西侧是精心耕作的“耕种园”,果蔬成畦,品种众多,生机盎然;北上“养殖院”内,鸡、鸭、鹅与美洲雁、珍珠鸡、孔雀等和睦共处,让孩子认识动植物,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体验劳动乐趣,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正是耕读传家的当代实践。十二生肖石柱环绕其间,漫步其中,田园生活的本真乐趣扑面而来。

从西小门而入,来到“忍耐壁”前,忍、耐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思维方法,一种处事态度。联廊分东廊、西廊。西廊7间,东廊5间,悬挂有联家、墨家的精品之作。其中,砖刻联6副,石刻联7副,木刻联28副。步入其间,仿佛走进了楹联、书法的殿堂,处处闪耀着文化的光影,给人们视觉的美感、精神的享受、心灵的升华,真乃是“毓秀钟灵,万紫千红皆入画。标新立异,十方百态自成诗”。

穿园行至“醒悟院”,磨盘铺就的台阶上,“六度沙弥”造像沉静伫立,引人驻足沉思,仿佛一场无声的心灵修行。步出联廊,便入“花果园”,葡萄藤蔓攀缘满架,葫芦垂悬,猕猴桃与“八月炸”的青果点缀其间,不知不觉已行至窑洞之巅。

立于窑顶宽阔露台,凭栏再眺中条山,层峦叠嶂尽收眼底。俯瞰“百和院”全景,设计独特,院园错落,古香古色又融汇现代;东侧林果园,桑、桃、杏、枣、栗、柿果香四溢;沿路“禅”“道”“勤”“俭”“德”等石刻箴言,警醒世人;亭台廊阁、壁池厅堂、联墨景点,共同铸就了布局之美、建筑之美、环境之美、人文之美。缓步下坡,外壁巨幅“百和壁”在夕照余晖中流光溢彩,为这场浸润心灵的文化之旅,画上了一个圆满悠长的句号。

(四)

绛县申家“百和院”,以一份坦荡的“露”,打破了传统的“藏”——它袒露的是百“和”归一的文化胸襟与气度,袒露的是忠孝传家的铮铮铁骨,更袒露的是寻常砖石瓦砾间深蕴的家族底气与从容。从王羲之的千古墨韵到申氏后人的质朴笔迹,从母亲墙上那浸润烟火气的俗语箴言到“中华魂”巨石的庄严宣示,从训言壁上的谆谆教诲到忠孝园中的顶天立地,这座庭院早已超越了“精修”的物理形态,升华为一个鲜活而独特的文化容器与精神道场:它让淳厚家风拥有了可触摸的温度,让家教传承找到了诗意的空间,让家国情怀在青砖黛瓦间完成了深沉的交融。

申家“百和院”,这座古韵盎然又巧妙融合现代气息的文化大院,如同一部无声的典籍,静待着人们前来探其幽微、观其气象、修其心学,感受那份人文光华……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