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写忠义 匠心凝佳作——蒲剧《忠义千秋》观后

□张建群

《忠义千秋》剧照 记者 茹雅 摄

运城是关公故里,关公戏的发祥地。过去有许多关公戏,大部分是写关公一生中的某一段故事。8月3日晚,友人发来微信,说是第二天早上,在蒲景苑有《忠义千秋》的汇报演出,有时间可前往观看。

关公戏看过一些,因为关老爷是运城人,对他的戏总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因素在其中。再者,听闻《忠义千秋》这部戏,前后改过多次,是一部体量大、内容全、制作精良的佳作。于是,4日一早,前往观看,两个多小时的时长,场面宏大,高潮迭起,前后两位演员分饰关公,果然精彩。

精彩之一是演员情感饱满,发乎于中、动乎于外,感人肺腑。桃园结义后,三兄弟在与曹兵的战斗中失利,刘张出奔,关羽为护二位皇嫂被俘于曹营。他降汉不降曹,约法三章暂居曹营。曹操对他上马金、下马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封将,极尽恩宠。但当他得知兄长刘备的去向后,封金挂印,出五关斩六将,直奔刘备所在而去。

一路艰辛,战袍血染,到了城下遭受张飞误会,骂他忘恩负义,不开城门,非让他斩了蔡阳不行。关羽长途奔袭,人困马乏,万般无奈,计斩蔡阳。城门开后,刘张奔出,关羽一腔热泪尽洒兄长前。男儿有泪不轻弹,关羽的泪是委屈的泪,也是豪迈的泪,是英雄相惜回归扶汉大道正途的泪。

这种情感是英雄情,也是平凡人能够体验的常人情。日常生活中,受尽艰难反被亲人误解,血染疆场被遗却被怀疑有二心的人和事并不在少数。因而这段戏有很强的代入感,引起了台下观众深深的共鸣,感人肺腑。

精彩之二是关公的两位扮演者安亮与李建栋,这两位演员均身怀绝技,功夫了得。在整部戏中,武打场面众多,对演员的功力要求很高,而整部戏又比较长,一个人很难完成全部演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山西省蒲剧艺术院演出一团的主创人员,起用两名功力不凡的青年演员,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两位演员从功架到唱腔均可圈可点,很好地完成了关公忠心可鉴、武公盖世、逸群绝伦的形象和性格塑造,让人惊喜。据了解,“80后”青年演员安亮,年富力强,以武功见长,他在舞台上腾挪飞跃,走马飞刀,干净利落,不愧功高盖世。1999年出生的李建栋,青春年少,锐不可当,将关公的英勇豪迈表现得淋漓尽致。

扮演关公,不仅要求武功超群,而且对嗓音要求也很高。二位演员唱打俱佳,确实难能可贵,不禁感慨:喜看蒲苑新苗壮,剧坛又有后来人!由此也让人欣喜于一团的领导班子,育新人,走正路,给青年演员以宽广的成长空间,也为蒲剧的百花园中增添了亮丽的风景。

以关公的两位扮演者为代表,整部戏的演员均表演不俗,从曹操、刘备、张飞,到张辽、廖化,甚至剧中的几位马童,翻滚腾挪、功夫绝佳,赢得了台下观众热烈的掌声。演出中,笔者听到邻座的一位摄影师感叹,这一出戏,他是看得最认真最投入的一部,原因是演员表演精彩,剧情引人。笔者亦有同感。

精彩之三是场面宏大,剧情跌宕。自古以来,演关公一生中精彩片段的戏多,而把关公一生完整搬至舞台上的基本没有。《忠义千秋》史无前例地把关公的一生事迹,重现于舞台之上,这是对所有创作者和全体演员的考验。

如何避免高大全,又避免冗长拖沓,确实是一道难题,但从演出效果来看,主创者与导演通过舞台上的背景、道具、舞美点缀烘托,规避了可能出现的不足,完成了对关公“一生忠义,辉映千秋”的表达,实属难能可贵。

比如在水淹七军一场,剧中用白色的方旗演绎水流浪涛,别出心裁,实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另外,桃园结义、奔走土山、城头观战等节点,用桃花、桃树、台阶和楼台山林背景衬托,表达历史现场的创意都增加了整部戏的感染力,提升了观剧体验。

在剧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对河东元素的强化。从关羽初离故土时让随从带的一包故土,到临危时对部下交代,将浸着自己血的战场土埋回河东,这些都展现了关公心系故乡、魂归故土的深厚情感。同样,剧中曹操的笑、张飞的恼、二位皇嫂的责难,也令人过目难忘。另外,幕后优美动人的伴唱,激越的锣鼓铙钹、管弦丝竹,乐队伴奏气韵铿锵、推波助澜,都堪称完美。大家的共同努力,对推动剧情发展,完成卓越的艺术表达,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关公戏是历史戏、武功戏、重大主题戏,运城作为关公故里,在演绎关公戏方面,有着比其他地方更为重大的责任和要求,观众们对关公故里关公戏,也寄予了更大的厚望。一部戏的成功,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它需要一个团队默契的配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精诚团结,需要演员日复一日的刻苦练功,精心呈现。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山西省蒲剧艺术院一团的全体同志,通过《忠义千秋》这部大戏,展示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水准。他们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超凡脱俗的艺术造诣令人赞叹。

[责任编辑:]